东灶, 滨海新城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马国兴、吴永生、戴跃华 通讯员邹宇

  阳春3月,走进滨海新区,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大道、林立的高楼,让到这里来的投资者心旷神怡。昔日一片荒芜的海滩,一个偏僻的小镇,正演变成为一座填补南通东部沿海城市空白的滨海新城。

  沿海开发,港口是龙头,产业是核心,城市是载体,更是支撑。市委、市政府实施沿海开发伊始,就牢牢锁定 “滨海新城、港口中心、工贸中心、中心渔港、旅游中心”的“一城四中心”这个战略定位,将滨海新城推到前台,确立了“以港兴工,以工兴城,港城联动”的发展思路,全面推开滨海新城建设。这是我市沿海开发与众不同,高人一筹,先人一拍之处。

  城市建设,规划是龙头。2006年,市委、市政府邀请澳大利亚五合国际规划设计院,对滨海新城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确定为总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的城市副中心。规划出台后,又组织了多轮评审,对规划进行完善、提升,最终确定了滨海新城的总体规划。据介绍,蓝图中的新城以鱼跃之姿跃入眼帘,河口湿地,碧水环绕,翔鸥点点;高楼大厦,凭海临居,海风习习;深水大港,吞吐风云,万吨巨轮,踏歌而行……前瞻性、科学性、高起点、大手笔跃然纸上。

  城市开发,基础先行。近5年来,滨海新区按照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先行的原则,科学运筹,筹措资金,全面拉开一、二期建设框架。到目前,港西大道、发展大道、南京路、拉萨路等“四横九纵”,共21条50公里主干道路全面贯通,绿化、亮化工程同步跟进;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以及110千伏变电站全面投入运行;滨海客运车站、职工服务中心、综合性学校、二级甲等医院建设也已启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大功率发射塔三足鼎立。

  去年以来,滨海新区二期市政道路全面启动,南起二道路堤、北至新大堤、西至通海界、东至内港池的10万平方米二期地块上,正在实施拉萨路北延、西宁路北延、西安路北延、上海路北延、沿海大道、纬一路、纬二路、纬三路等道路,总长约20公里,总投资3亿元,滨海新区建设的框架进一步拉开。如今滨江新区已经形成了对外接壤的大交通体系和内循环体系,对外,港西大道等多条通道正在加速实施,并与穿境而过的沿海高等级公里、苏335线接壤,滨海新区从崇启大桥到上海,只有1小时,通过宁启高速经过苏通大桥到上海也只要1个半小时。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项目是城市建设的支撑,滨海新区按照产城联合的城建理念,充分利用新区的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吸聚各地投资者聚焦新区,推开城市支撑型项目的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滨海新区构筑了多个功能区,围绕功能区开展招商引资。

  上海宝果房产捷足先登,在滨海新区新城区建设高档的假日花园,是滨海新区第一个城市配套项目,如今一栋栋造型别致的别墅拔地而起,八层大楼的四星级宾馆即将投运,2万平方米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也竣工在即。与其相呼应的海景花园小高层一期工程已经交付使用,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站在滨海新区商务中心,放眼望去,按照一流口岸标准,投资3亿元的海警大楼已经建成,边防大队办公楼已经启用,海关、检疫检验、海事、港监、船检都将集中在此办公;总投资10亿元的南通纺院滨海新区校区办公楼、宿舍楼已经结构封顶,实训大楼正在加紧施工,这个校区将迎来1.5万名师生入驻,大大提升滨海新城的人气,并为新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23层的滨海新区总部大厦(见图)集纳政务、商务、金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滨海新区的标志性工程,如今这座南通沿海地区第一高楼高高耸立在滨海新区。

  旅游产业是滨海新区“一城四中心”之一。滨海新区旅游资源丰富,在小庙洪航道的南侧拥有中国惟一、世界罕见的牡蛎生物礁堆积而成的蛎岈山,是我省惟一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大自然惠赐给海门最宝贵的科考和旅游资源。100多年前,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从滨海新区出发,开始了江苏沿海的围垦造田,留下了张公堤,中国垦牧第一滩。被誉为世纪老人的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就出生在滨海新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整合资源,以打造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为目标,将旅游开发与新城建设完美融合,在开通海上航线、建成了华夏第一龙桥的基础上,这里实施了海鲜一条街、垦牧公园等项目,大东农场1800亩人工森林将开辟为森林公园,张公堤等文化遗迹将成为新区首个文化遗址公园。规划占地1000亩的滨海风情街,是一条海鲜美食街,如今6幢大楼已经竣工,食住行购一应俱全,吸引了海门及周围的消费者前来品尝海鲜。在这里还建设了拓展训练基地、开心小镇。

  “昔日垦区、今日园区、明日城区”是滨海新区人开发沿海的誓言,今天这一誓言正在变为现实,一座文化新城、旅游新城和生态新城正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