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竞争力连续10年全国前十


五月的晋江,绿意尽显,在诸多建设现场,不少项目已见雏形。走过梅岭组团,随处可见繁忙的场景。这近7300亩的总用地,用于公园、人工湖等公共空间和生态养护的面积约占40%,而真正用于开发的用地面积只占29%。作为迄今为止晋江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梅岭组团的未来让许多晋江人充满期待,在这里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正愈加明晰。
  回首发展历程,晋江令人惊叹。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7年居全省县域首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10年保持全国第5到7位。作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最具实力、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在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后,晋江早已着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文章将“晋江经验”总结为市场导向、顽强拼搏、服务型政府等五条启示。今年4月29日,福建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在晋江召开。在会上,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就深入学习新时期晋江经验强调要敢于先行先试,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同是这次会上,福建省代省长苏树林就学习推广晋江经验,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要培育有作为的企业家群体,当前抓人才,通过多种途径壮大县域企业家队伍。
  一个县域奇迹般的发展必有其根由,“晋江经验”正愈发受到多方关注。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一时间晋江的小作坊、小加工厂、小贸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0年,晋江已有500多家乡镇企业,经济发展彻底由以农为主转向以工为主。说及“晋江经验”,不得不提及政企良性互动。这不仅是指在晋江发展历程中,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更是指在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当地党委政府极具战略眼光的超前引领和有效服务。1998年,面对买方市场,晋江及时提出“品牌立市”战略,出台激励政策,对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者奖励100万元。2002年,晋江又提出打造“品牌之都”战略。迄今,晋江已经兑现奖励超亿元。2001年,晋江成立上市办,设立企业上市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改制上市,成功上市的企业,市财政奖励310万元。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晋江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早在2006年,晋江就在全省率先建立“凡征必保、即征即保”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晋江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利民惠民放在首位,在梅岭组团改建工程中,虽然征迁只用了50多天,但制定征迁方案用了100多天,仅座谈会、见面会、征求意见会就开了100多场,修改了20多稿方案,很多群众特别是拆迁户提出的合理性意见,都得到了采纳。
  2010年,晋江生产总值近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截至目前,晋江已有32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数量居全国县级首位。“爱拼才会赢”,晋江的发展显示着敢闯敢为的魄力、展示着勇往直前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