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区土地沙化面积占全省“沙漠”一半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这一天的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特别报道了鄱阳湖区土地沙化现象。报道称,鄱阳湖区域已有多处地方出现土地沙化问题,俨然成了一处江南的“沙漠”区。

  记者了解到,土地沙化现象在鄱阳湖区域已十分严重。目前,鄱阳湖区沙化土地面积达3.89万公顷,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半数以上,其中以都昌县多宝乡的土地沙化面积最大,3万亩土地面临着沙化威胁。

  ▲强风、大风天气与干露的河床及河漫滩一起造就了鄱阳湖沙质荒漠化现象。

  鄱阳湖区土地沙化清代便有  鄱阳湖区土地沙化现象早在清代便有所显现,且沙化面积逐年增加。

  面积逐年增加

  

  记者从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江西省沙化土地总面积7.24万公顷,分布于7个设区市30个县(市、区)219个乡镇,其中,鄱阳湖区沙化土地面积为3.89万公顷,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半数以上。

  据该办公室主任戴星照介绍,鄱阳湖区沙化土地主要包括固定沙丘0.67万公顷、半固定沙丘1.36万公顷、流动沙丘0.85万公顷、沙改田1万公顷。

  其实,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但经过清末至今百余年的经济开发,其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生态灾害频发。

  据了解,鄱阳湖自形成以来经过数次扩张,其湖面逐渐扩大,沙山受到湖水侵蚀,部分因风蚀形成的槽型洼地的进风口发生改变。加之从清末开始,由于植被受到人为破坏,使得沙山活化,在下风区产生明显堆积,从而导致土地沙化的面积逐渐增加。

  开阔地带为强风创造条件  鄱阳湖土地沙化的形成还与其形态特征有着很大关系。据江西省鄱阳湖水文局闵骞介绍,鄱阳湖地区属湿润的东亚季风气候控制区,地貌类型较为齐全,分布大致成不规则环状结构,常态地貌类型则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漫滩裸露提供碎屑物质

  

  鄱阳湖流域东、南、西三面环山,海拔多在1千米左右;中南部间有丘陵、盆地;北部地面开阔,地势平坦,河湖交织。整体地势周边高中间低,并向北倾斜。地貌上,湖口地堑的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砣矶-彭泽一带为开阔的长江水域,这一地形为强劲的偏北风创造了条件。

  丰水期,河谷漫滩被洪水淹没;枯水期漫滩裸露,为冬季风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经常出现的强风、大风天气与冬季干露的河床及河漫滩一起,造就了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区的长江中游局地特有的沙质荒漠化现象。

  干旱缺水  此外,干旱天气也是导致鄱阳湖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据介绍,江西省的高温干旱灾害以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次数最多也最为严重,10年中就有5次出现了中度高温干旱;其余依次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泥土的粘合剂主要是水,但在干旱时期,由于泥土缺水,再经强风一吹,就会变成灰尘随风而去,这也是沙化的一种形式。

  将泥土变为灰尘

  

  据了解,干旱导致鄱阳湖水位下降,露出水面的沙土随风飘散到了周边。每逢冬季枯水期,湖底堆积的沙土被风吹到岸上,长年累月便形成了巨大的沙丘。随着近年来鄱阳湖水位下降期的延长,被吹到岸上的沙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如若身在鄱阳湖区域的沙山上,就能发现沙山上有着一道道沟壑。戴星照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大风吹过的结果,沙子不断从湖边吹往腹地,就会形成带状沟壑。其实这些沙化土地之所以风沙化,很大一部分都是风力的作用。

  沙化土地  鄱阳湖区的流沙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人为因素之外,在自然因素中,河流改道和强风都为土地沙化提供了动力。#p#分页标题#e#

  每年以3~5米速度外扩

  

  据介绍,河流改道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形成的河流并不是一条直线,会走很多“弯路”,这样,河流就很容易改道,改道前的河床裸露出来,堆积的淤泥也就成了沙化土地的摇篮。

  此外,鄱阳湖沿岸一些沙滩其实也是河床的一部分,由于在枯水期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小,靠近沿岸的河床也就裸露出来,在风力作用下,这些泥沙慢慢向外蔓延,形成沙化土地。

  鄱阳湖流域水位的持续下降,增加了沙化土地面积扩大的风险。调查表明,鄱阳湖风化流沙正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外推进。

  对此,戴星照告诉记者,鄱阳湖一直是动态的,自古以来都在不断变化着,俗话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鄱阳湖区土地沙化很大一部分是自然因素的结果。

  沙化区域分三个等级  据戴星照介绍,鄱阳湖土地沙化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特殊植物物种可固沙

  

  首先是中度沙化区,主要表现为沙丘固定,地表裸露呈斑点状零散分布。可以采取以发展经济植物和改善土壤环境为主的经济植物混植技术来对沙丘进行固定。

  其次是重度沙化区,主要表现为沙丘半固定。在一些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沙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几乎不带土壤,且涵养水的能力较低,一般物种在这里难以生存。

  湿地松是一种速生常绿乔木,可成丛成片栽植,它既抗旱又耐涝、耐瘠,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力。从外引进的湿地松经过本地“驯化”,便可以适应鄱阳湖区的沙化环境,因而在鄱阳湖区域得到了广泛种植。

  最难治理的当属流动沙化区了,其特点是风蚀、水蚀严重,沙丘呈面、条、带状分布。

  香根草原本是用于有土壤基质的土地保持水土的一种植物,用于治理鄱阳湖区这类沙化土地较为罕见。不过,2009年年底,我省首次引进种植了20亩香根草,全部成活;2010年又引进种植了20亩,成活率仍然保持在100%。由此可见,香根草是在鄱阳湖周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的固沙先锋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