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儿科主任王天峰:为患儿撑起生命绿阴


人们在形容某件事情小、好对付、易处理等形态时,往往便会戏谑道:小儿科!然而,如果你真的把儿科治疗看成小事一桩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市中医院儿科主任王天峰的眼中,儿科就是他事业驰骋的大舞台。在近30年平凡而漫长的从医岁月中,他用精湛的医术为无数重病甚至频临夭折的患儿撑起生命的绿荫,为无数病患家庭送去希望的福音。

王天峰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临床专业,自1989年开始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至今。日常工作中,王天峰努力做到诊断准确、用药适度、疗效明显,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病情的变化制定治疗方案,对一个初诊的患儿,他从来不开大处方和滥检查,每天都要重新问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量,做到对症下药,以达到病情快速好转的效果。在王天峰看来,让患儿尽快康复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要想做好一个儿科医生并非易事,不仅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用心观察患儿病症,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掌握好儿科病种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打下扎实的基础。王天峰善于汲取前辈的经验,每年医院安排医生外出培训学习,他非常珍惜这些学习机会,每一次参加专家的学术讲座,他都自始至终专心聆听,吃透专家讲授的要点,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变为自己的技能。在治疗方面,尽量做到胸有成竹,旧药新治,新药新治。临床工作中,他认真钻研儿科专业知识,注重医疗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脑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腹泻病及血管迷走性晕厥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高的诊断及治愈率。对儿科危、急、重病人如休克、小儿急性偏瘫、重症肺炎、吸入综合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极低出生体重儿、溶血性黄疸及惊厥持续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川崎病等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主持开展的“参麦针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科研课题获威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先后在《内蒙古中医药》《四川中医》《环球中医药》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

2013年5月,一位产妇来该院妇产科生产,婴儿属于早产儿,这位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了吸入性肺炎等症状,因病情危险而转入了儿科。王天峰马上组织会诊后,认为患儿病情危急,为了更加保险,他劝告患儿家属送患儿到大医院进行治疗。但该患儿家属对王天峰的医术早有耳闻,因而决定留在该院治疗。患儿住院后,王天峰每天都会和主管医生查看该患儿的病情变化,实施严格的保温控制和严密的生命征监测,并根据患儿的血氧浓度、电解质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治疗方案,经过15天的治疗后,患儿得以治愈,顺利出院,患儿的家属对此感慨地说:“这次住院的治疗费才6000多元,又经过新农合报销4000元后,自己才负担2000多元,如果到大医院治疗,治疗费就远远不止这么多了。”

作为一个科室带头人,他注重科室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同事,对年轻医生工作上严格要求,督促他们加强学习,使他们尽早成长。近几年,他积极组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先后有“经鼻无创CPAP救治新生儿呼吸衰竭”“鼻腔冲洗配合吸入布地奈德在儿童鼻窦炎及腺样体肥大中的应用”“中药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等新技术经科学论证后在临床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儿科连续五年出院人数保持在3000多人次,占全院的五分之一,高居全院之首。他所在的团队被评为“威海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乳山市青年文明号”。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中医院的儿科专家,王天峰多次深入乡村、敬老院、学校等地为群众讲解儿童保健常识、参加义诊活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同事,还是病人,他都能及时伸出援手。连续六年资助了2名贫困学生。2011年乳山7.25特大暴雨灾害中,他所在科室一名护士家里受灾严重,生活用品全部被淹,他得知情况后,积极带头并倡议科室职工献爱心,全科医护人员共捐款4000余元。他说这些钱虽然解决不了大问题,却能体现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王天峰用精心对待医术,用真心面对同事,用诚心回报社会,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完美诠释着一名“白衣天使”精医重德、护佑健康的天职。(宋晓宁  宋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