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大喜饼
“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红妆。揭开喜盒相大礼,首饰果饼(喜饼)一箩筐。”这首民谣,反映的正是古代传统婚庆的场景。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婚俗多已消失,但结婚时制作并分发喜饼的习俗却沿袭至今。在乳山,没见过喜饼的人不多,没吃过喜饼的,大概只有还吃奶的婴儿。人们结婚、生子、过生日、过节、走亲戚置办的礼品中,喜饼最常见,它是向亲朋好友传递亲情、友情,表达喜庆情绪最直接的“饮食文化大使”。
●乳山大喜饼的几宗“最”
喜饼的由来,有段传说,说是三国时代,吴国主孙权,听取周瑜的计谋,假将孙权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骗刘备来吴娶亲是假,夺荆州之地是真。诸葛亮识得计谋,决定将计就计,弄个假戏真做。他命人加紧烘烙了一批“龙凤喜饼”,让刘备带去相亲。刘备一进吴国城,把所带的“龙凤喜饼”全部分发给百姓,一时全城人都知道刘备是来娶孙尚香的。甘露寺相亲,国太见刘备一表人才,就准许了这门婚事。从此,喜饼成了人们结婚广布喜讯的礼物。刘备招亲与“龙凤喜饼”的故事,透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全国各地都有吃喜饼的习俗。各地的喜饼,大小,形状,颜色,材质及制作手法均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胶东半岛地区的喜饼,大小和品质就不一样。就拿威海地区来说,文登、荣成的喜饼只有月饼那般大,像是油炸果子,外酥里香,只是小巧玲珑,有点太小。最独特的当属乳山大喜饼,大方的外观,在胶东众多的喜饼中,仅大小就排行老大。乳山喜饼个最大、形最圆、色最美、味最纯,食后最不烧心,这几“最”特点使乳山大喜饼在全国都很闻名。乳山大喜饼的最大的特点有脆、甜、香的共同风味,还有软、润、滑等家庭特色。
自古至今,每一块喜饼都是手工制作的。既是手工制作,那么制作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口感就千差万别,但无论怎么不一样,用料都是一样的,这就看各自的用料是否纯正、技术掌握及火候的把握是否得当了。那些办喜事的人家,简直就是比赛烙喜饼孬好的竞技场。在乳山,凡是娶妻嫁女的,家家都做媳妇饼,亲朋好友,邻居,只要当天来吃喜宴的,都要做。喜主家要做上千个喜饼分给客人,亲朋好友最低也要做五六十个,多做也可以,只看与喜主的远近关系,留待结婚当天带到喜主家中,喜宴完以后,喜主留下客人的一半喜饼,表示接受客人的祝福,同时喜主要把自己做的饼送相同数目给人家,互换一下,也叫人家沾点喜气!正宗的乳山大喜饼的直径为15厘米,厚度有4.5—5厘米。客人在众喜饼中流涟,如果发现自己烙的饼,比这个规格小,她自己也感觉不够大气,拿不出手。那些色正、个大、形圆的喜饼,不用众人品评,客人自己也感觉脸上有光。因此,乳山的喜饼,没有小的,我想这也正是乳山人以大方示人的最有力证据吧。
●正宗乳山大喜饼的华丽诞生
乳山601个行政村,60岁以上的家庭主妇多会烙制乳山大喜饼。但正宗的乳山喜饼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一斤面能烙4个喜饼,制作100个正宗的乳山喜饼,需要12.5千克面粉、鸡蛋5千克、白糖3.25千克、花生油2千克。原料配比及锅烙火候是关键。制作正宗的乳山大喜饼是个费时出力气的活儿。
以烙制40个多喜饼为例,第一步是打“酵(方言音:叫)子”:鸡蛋1.5千克、白糖1.25千克、花生油0.9千克,少许面粉,混合搅匀,加酵母进行发酵,至酵子冒泡时,俗说“开了”,即发酵好了。
第二步是和面:将5千克小麦面粉加入酵子调面,不能加一滴水,然后揉匀。揉好的面团放入盆里再发酵,发至面团上起气泡即可。
第三步是擀饼:按约4两湿面的重量捏饼坯,把饼坯揉一遍,揉软后用小擀面杖擀饼,要擀得圆圆的,厚度一致。把擀好的生饼盖好,进行再次发酵,酵至饼形圆胖、饼面细嫩方可下锅。
第四步烧锅。在平底锅上涂上少许花生油,文火烧热。或者在大铁锅底铺上一层砂粒(砂粒要淘洗干净,沥干水分,作用是让锅贴均匀受热和保温),在砂粒上面安放圆形锅贴(有不锈钢材质、铁质,厚薄为1.0或1.5毫米),猛火加热到锅贴发热后再文火烧锅。
第五步是烙饼。在烧热的平底锅或锅贴表面涂上花生油,但不能涂多了,达到不粘锅的目的就行了,热至油不冒黑烟为度。灶火以文火为宜,使饼慢慢受热,达到内外同熟。烙时要轻拿轻放,以免手指戳碎了饼面。要频繁进行翻转,使之受热均匀,以既能把饼加热烙熟,又不烙焦饼皮为度。
随着时代的变化,乳山大喜饼的用途越来越广。逢年过节、过生日、生小孩、走亲戚、子女升学、到外地上班,都要烙喜饼,分发给亲友,并留一些自家享用,以示喜庆。
20世纪90年代,乳山大喜饼逐渐走向市场。城乡喜饼店,近年来开业的很多。开放的乳山,引来全国各地无数的国内外投资商和旅游者,乳山喜饼,就在这些人的口齿流香中,因其口感松软、味道香美、面料饱满、便于携带等优点,被贴上了乳山大喜饼的标签,随着乳山旅游业的红火,走出乳山,传到了全国各地,俄罗斯、日本、韩国、法国等亚欧国家,不少慕名前来进货的。乳山大喜饼这种吉利食品的有序发展,是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良好渠道,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乳山大喜饼已经成为乳山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众多好客的乳山人利用大喜饼,吸引了无数国内外的亲人及异域人民的青睐。但是,正宗的农家手工产品不多,为了把这张名片打造得更加熠熠生辉,需要对喜饼的制作工艺加以传承、保护。 (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