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银行制版印钞厂在乳山的岁月(上)
一、东海印钞厂在王家庵成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在军事上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在经济上进行残酷掠夺与封锁,国民党顽固派也妄图扼杀共产党和抗日武装。随着抗日根据地和抗日队伍的不断扩大,筹粮筹款遇到很大困难。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急剧贬值,同时,因其未能完全控制发行权,地方政府、军阀、投机商乘机大量发行地方流通券、救济券等土杂钞,并依仗权势和欺骗手段强迫群众使用,造成市场钞票种类繁多,金融市场混乱,给抗日工作和群众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1938年,中共胶东区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及当时胶东货币极端混乱的状况,为了稳定市场秩序,扭转金融混乱局面,抵制日伪货币,发展生产,安定人民生活,筹集抗战资金,于是年8月成立胶东北海银行,开始发行“北海币”,投放胶东各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胶东北海银行升为省级银行,改名为山东北海银行总行,胶东北海银行即改为分行,但简称仍为胶东北海银行。
胶东北海银行在境内的活动主要有印钞厂和制版厂。由于当时境内处于牟平、文登、海阳三县交叉地区,特别是北部昆嵛山南麓往西至崖子、马石山一带,山岭起伏,沟壑深远,交通不便,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比较薄弱,加上共产党的组织比较健全活跃,群众觉悟比较高,所以设在这一带的印钞厂、制版厂,在根据地群众的掩护下,敌人很难发觉。
1940年春,北海银行利用缴获的几台印钞机,在境内王家庵村建起了东海印钞厂(对外称“福记栈”),以增加印钞能力。1941年8月文登印刷所并入,同年底改称胶东印钞二厂。当时根据地处于极为困难的战争环境中,日伪军实行经济封锁,印钞的所有机器设备都是冒着危险千方百计从敌占区伪装偷运过来,印钞纸也是通过地下党在敌占区用黄金买来的,甚至有时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
据当年曾在该厂工作的观上冯家村冯杰(原名冯玉希,今年87岁)老人回忆,当时的主要设备是两台圆盘印刷机(俗称“老虎嘴子”),全厂一共四五个人。由于是小版印刷机,运行时需一人一面脚蹬,右手续纸,左手取出来,所以效率很低,只能日夜加班干,每天至少工作十几个小时,工人确实很劳累。由于形势不稳定,要随时应对敌人的袭击和“扫荡”,所以厂子经常转移或者埋藏机器设备是家常便饭,王家庵周围的仙人脚、汤上等村都有印钞厂活动的足迹。工人每人发一支马枪,配给5粒子弹、4颗手榴弹,随时准备战斗。
二、北海银行制版厂在马家庄成立
由于印制条件限制,北海币不能大量发行,中共胶东区委采取保护和利用法币,禁绝伪钞(1939年由日伪联行龙口办事处发行)的政策,以抵制日军的经济侵略。开始只是发行以石印“壹角”“贰角”“伍角”的小面额货币,作为法币的辅币使用,并可与法币兑换,以使北海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信誉不断提高。1941年,日伪政权向抗日根据地大量倾注贬值的法币,导致物资外流,物价暴涨5~6倍。对此,根据中共山东分局财委会1942年5月29日下达的《关于法币问题的指示》,胶东区行政公署于9月发布了《关于停止法币流通的通告》,宣布北海币为胶东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此令一出,群众纷纷抛出还在手中的一些法币和伪钞。在市场上,卖东西的都先要问一声买主“你付的是什么钱?不是北海票我不卖”。北海银行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威信可见一斑。连敌伪军中的士兵都留心保存北海币,有的甚至还将它作为投降八路军的通行证。至此,胶东建立了以北海银行币为本位币的统一货币市场,停用法币,取缔土杂币,使物价日趋稳定,彻底粉碎了日伪政权的货币掠夺阴谋。北海币发行坚持与财政收支平衡,深受抗日根据地及敌占区民众信任,群众称北海币为“本币”“屋里钱”。
编辑: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