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房理政保境安民(下)


三、姜房病榻前教子

姜房有9个儿子,姜公生前对子女要求严格,为他们选择名师,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姜公还有六个女儿,也都嫁入名门。蒙古太宗十二年(1240)秋,56岁的姜房病卧不起,病情日重,遂将子女叫至病榻前,嘱其诸子而谕之曰:

乃翁起身白屋,一旦至此,不为不荣矣,静言思之,非偶然侥幸之所能致,皆赖我先人之馀庆也。是以夙夜孜孜,勉思无忝,奉上以勤,接下以恭,以慈祥遇家人,以恩谊待故旧,履正而奉公,居得而虑失,凡所以修身慎行死而后己者,庶几少答先德之万一也。若辈承祖先之帡幪,倘异日入官,宜以乃翁之心为心,视兄弟如一身,交游如四体,汝若轻易疏弃,是无故毁汝身伤汝体也。视民之老者犹汝之父,幼者犹汝之子,若妄肆喜怒,是无故挝汝父苦汝子也。又当以廉慎保尔家,以畏谨保尔身,以孝思奉先世,以清白贻子孙。今吾殆将不起,苟或及此,则吾死无恨矣。乃翁之言,可不念哉!

他告诫子女说:“我乃一平民,今有如此地位,可谓荣耀。静心思考,不是凭侥幸得到的,全靠先辈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回想一生,无愧于先祖啊!因此,我日夜努力不懈,尽心考虑怎样才能无愧于祖先。我对上勤政,对下恭谦,对家人慈祥,对朋友重情谊。居官行为端正,廉洁奉公,在位想到不在位。我毕生修身慎行,是继承先辈之德。你们承受着先辈的思想,倘若他日能够步入仕途,应按我的指教去做人,把兄弟当作自己,把朋友当作手足,假若抛弃他们,就等于毁掉自己啊!你们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百姓中的长者,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百姓中的幼者,若虐待他们就等于虐待自己的父亲和孩子。”说至此,姜房视其子女,子女们点头称是。姜房继续吃力地说下去:“你们应当以廉洁保持家族名声,以谨慎维护自己的形象,靠孝道来供奉先世,将清白留给子孙。现在我快要离开人世,你们如能做到这些,我就死而无憾了。为父的话,你们千万要记住啊!”姜房讲完这些话,过了不长时间就与世长辞了。

姜房卒后,益都行省、江淮大都督李璮顾念姜公生前美德,有心旌表其后代,上表保举其长子思明、次子思聪分袭父职。其中“长子思明袭封昭毅大将军、元帅右监军、宁海州管民长官兼胶潍莒密宁海等州总管万户、护军(从三品)、天水郡开国侯。次子思聪袭封昭毅大将军、元帅左监军、宁海州刺史兼知军事、护军、天水郡开国侯。”他们在位时,依照父嘱,恪尽职守,都能够体察百姓的利益和痛苦,百姓拥戴。而且能够曲意求全的对待上级官吏。其三子姜思温也官至宁海州都总领。

四、姜房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生活在金末元初的姜房,最大的贡献是稳定了胶东局势,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避免了更大的生灵涂炭。他明眼识时务,顺应了蒙古军平定天下的局势。蒙古军刚开始南下时,采用游牧族的战术,猛攻猛掠,不长占领,把攻下的城池洗劫之后即而放弃。随着蒙金战争扩大,金朝迁都,大批金朝地方官吏,或战或降或逃或独立,使金朝在北方的行政建制土崩瓦解。同时河北和山东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金朝的黑暗统治,使中国北方社会更加混乱。蒙古太祖十年(1215)五月,蒙古军攻下中都后,觉得胜券在握,开始改变烧杀掳掠弃城而去的做法,做久驻之基的打算。由于兵力严重不足。所以采取“招集豪杰,勘定未下城邑”的做法。凡是归降的汉族地主武装和金朝地方官吏,一概让他们管辖原有的地盘,授以官职,以建立统治据点,逐渐扩大统治区。姜房这位地方贤达此时应运而出。

姜房主政宁海州,其历史贡献具体表现在:抵制了蒙古军在胶东的进一步烧杀抢掠的野蛮行为,阻止了蒙古贵族对胶东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破坏,保持了胶东的稳定。

由于姜房平定了各路匪伙盗贼,稳定了山东东部局势,得到了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赏识,特授其蒙古统治下的宁海州首任刺史,此后胶东再也没有发生烧杀抢掠的行为,对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天大幸事。姜房任职后,“抚治有方,政崇宽简,躬行勤俭,以率其下,合境化之,风俗丕变,民之富庶,倍于邻郡。”修缮城池,招集流散人口,恢复生产,扩充实力和地盘,所以朝廷屡屡给予嘉奖,擢升为昭武大将军、元帅左监军、宁海州刺史。政治上的飞黄腾达越发使姜房“躬行勤俭,以率其下”,倍得蒙古统治阶级的器重,又加授胶潍、莒、密、宁海等州总管万户,并获得御赐金符的宠赏。卒后,功荫后代。

姜房的功绩还在于保护了原有的汉族封建文明传统。胶东是全真道的发祥地,金时宫观众多,但毁于金末元初战乱。元《重建玄都宫记》碑文记载,“本郡管民元帅长官与其弟元帅太守二姜公(指姜思明、姜思聪),以文德并播于英声,以武功同驰于伟誉,政成多暇,邃览重玄,喜捐珍物,茂赞仙风。”蒙古宪宗八年(1258),姜家兄弟资助修复毁于金贞祐二年(1214)年的昆嵛山全真道教宫观庙宇,使殿宇云房,斋庖寮舍、门垣库庾,烂然一新。

姜姓为胶东土著旧族,是境内大姓。传说姜房其远祖是姜太公后裔,战国末期为避战乱而迁居此地,初名山庄,后更名鲁宋里。“由远祖以来,为海滨望族,家谱散亡,不可世其次,意者其太公之苗裔乎?”给姜房撰写墓碑碑文的益都府学教授毛翼也这样揣度。由于姜房官职,后人更村名为万户。此名既纪念其姜氏家族的一时显达,又寓意吉利,祝福山村兴旺发达。

碑文开头赞扬道:“嗣世而光昭祖考,没身而泽流子孙,此德义之可尊,人道之大备也。”活着能够光宗耀祖,死后又能泽被后世,这是最值得推崇的品德,也是最完备的做人之道。最后归纳:“齐裔之姜,海邦其乡。世有积德,于今乃昌。猗欤使君!材器奇特。始大显闻,载歌先德。公遭世乱,事不避难。勇于除害,济众于安。公之莅官,思不出位。吏畏神明,民歌恺悌。俭以律己,宽而爱人。孝悌训子,慈祥睦亲。善始令终,德音是茂。碑于墓门,以诏厥后。” 就是说:姜氏齐裔,家住海边。世代积德,如今昌盛。伟哉姜公,非凡人才。闻名海内,歌颂先德。生逢乱世,挺身而出。勇于除害,济众于安。居官清正,恪尽职守。为政神明,官吏敬畏。平易近人,百姓称颂。俭以律己,宽而爱人。孝悌训子,慈祥睦亲。善始善终,德高望重。立碑墓前,教育后生。(高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