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绅士徐宗尧与瑞泉学校


徐宗尧,名明述,字宗尧,号灵山道士,乳山市徐家镇徐家村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出生在一个殷富家庭。青年时期,受“戊戌变法”影响,倡导兴办新学。学识渊博,勤书善画。民国二年(1913),徐宗尧捐款1万元,与西峒岭村姜吉德在本乡寺山创办了瑞泉院小学,当时是牟平县第一所新式私立小学。

瑞泉院学校亦称寺山学校,是以校址瑞泉院而命名的。瑞泉院位于徐家村北四山上(因东西向并排着四个大小相似的山头),后因在此地设立的这所寺院,故亦称“寺山”。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的瑞泉院,当时仍拥有良田百亩有余,并有一片大面积的沙参场,是一所很富裕的寺院。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幽静清雅,是个办学校的好地方。当初徐宗尧选定瑞泉院为校址,即与该院主持协商,主持不愿被新学冲击影响,坚持不允。徐宗尧遂到牟平县政府请求支持,经政府裁决,同意在瑞泉院开办一所学校,并定名为瑞泉院小学,社会上称“瑞泉小学”。徐宗尧任学校董事长,吕化之(徐家镇辛家口村人)、刘从甲(徐家镇黄疃村人)任董事,姜吉德任校长,共设3个班,约有120多个学生。教员有段成斋、姜卓汉、于秋海、吕振帮、鞠新一、吕胜三、张连堂、马俊康等。1918年,瑞泉小学改为高级小学,原来的三个班升为高小班。

民国十年(1921),徐宗尧因捐资兴学获得山东省省长公署给予的一等嘉祥章,并被选充民国山东省议会第三届议员。雄心勃勃的徐宗尧想再为家乡教育办件大事,返乡后立即筹建瑞泉中学(私立)。为筹集建校资金,他奔走于县内外亲朋好友之间,又先后去东北、北京及南方各地募捐。乡里木瓦工匠在其感召下,自愿义务参加修建校舍。终于在1925年建成境内第一所中学——瑞泉中学,原高级小学即为中学的附小。徐宗尧被推举为该校董事长,并亲登讲台,向学生授课。具有民主思想的徐宗尧所聘用的教师也都是思想进步者。当时学校有校舍77间,置小学部和中学部,小学部设3个班,中学部初时设2个班,后增至3个班,学生共约200人,其中女生30多人。1930年秋,该校教师倪鲁平荐具有民主思想的徐有芝、李士训、沈宗林3位教师来校任教。1931年清明节后,3名新来教师组织学生罢课,反对学校封建势力,至1932年复课。

瑞泉中学的学生来自邻近的文登、海阳、牟平等县,教员队伍人员组成比较复杂,有旧势力的代表,也有中共地下工作者。1932年8月,刘经三接任董事长,董事于俭斋、于经武都是地下党员,所聘教师于子聪、宋绍九、鲁自嘉等都是境内早期共产党员。党的地下工作者利用学校这个阵地宣传革命道理,传播马列主义,秘密发展党员,培养革命人才。鲁自嘉等一些进步教师,经常以解释“三民主义”为题,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介绍苏联十月革命情况,大大激发了学生们追求真理、积极参加革命的热情。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于子聪、宋绍九还倡导进步学生成立“学生自治会”,更加提高了他们的革命觉悟,一些学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如抗日战争时期东海区著名的指挥员蔡雍泉就是1930年考入学校的,他1932年入党,毕业后先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政治部组织科长、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十五团政委、东海指挥部政委兼军政委员会书记、八路军五支队二团政委,1941年率部与国民党顽固派丁綍庭在胡八庄作战时不幸牺牲。

当时学校新旧思想交锋激烈。1933年6月,几个守旧僵化的教师对学生的革命思潮不敢公开反对,就经常运用各种卑劣手段刁难、体罚和打击进步学生,激起学生义愤。在共产党员宋绍九、于子聪、鲁自嘉、倪鲁平等教师的倡导和组织下,“学生自治会”组织学生罢课抗议,要求校方责令当事教师公开赔礼道歉,不然就请学校解除他们。胆小怕事的校长于云禧赶紧向牟平县政府报告,牟平县警察局即派来警察。在刘经三及董事会的周密策划下,当局被迫作了让步,同意举行由学生代表邵经考、董事会代表刘经三、校方代表于云禧和警察局长参加的四方谈判。谈判在洋村小楼举行,学生代表列举大量事实,据理争辩。僵持数日后,警察局长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找不到惩处学生的借口,便以回县城汇报为名,带着警察们灰溜溜地返回牟平城。校长于云禧也只得将那几个教师解职,自己也辞职回家,李拓天接任校长,中学部也就此暂时停办了。虽然学潮胜利了,但刘经三、于子聪、于经武等人却进入了反动派的黑名单。此后由于形势恶化,刘经三、于子聪等相继被捕,进步学生失去坚强后盾,便回到家乡,转入农村,继续参加革命活动。中学处于瘫痪状态,终于于1934年停办。瑞泉中学虽然存在时间不长,毕业学生约50余人,但播下的革命火种为后来胶东的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如宋健华(宋绍九)先后担任中共牟平县九区区委书记、县委宣传委员、县委书记。随后牟平县政府以停废之私立瑞泉中学遗楼房共60余间新建县立第十小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又奉令改名为县立瑞泉院小学。

1942年6月,徐宗尧作为开明绅士,当选胶东区第一届参议会副参议长。1945年10月,再次当选为胶东区二届参议会副参议长。每次回乡,总是关注百姓疾苦,支持家乡教育,深受乡人敬重。1947年,因年高离职回乡。1960年12月逝世,享年86岁。(高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