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村奔赴向阳山的战斗


1938年11月29日,国民党地方武装部队在现威海市向阳山一带同日军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这次战斗是抗战初期胶东半岛境内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次战斗。沧桑岁月,一晃七十多年过去了。提起此事,乳山市的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仍然难以忘怀。

在夏村举行东征誓师大会

王汉祥,城区夏西村人,今年95岁。他说:“过去我们乳山的一些地方属于海阳县管辖。当时,海阳地方军警部队在夏村西戏楼举行了东征抗日誓师大会,我也在会场看过热闹。我知道咱们夏村周围不少人参加了威海向阳山抗日大战。”

那是1938年3月28日至5月上旬,由共产党领导的“三军三路”会同安廷赓、郑维屏两部,在威海豹虎山一带先后进行了七次阻击战,有效地推迟了日军南进掳掠的企图。

当时郑维屏部一面偷袭威海卫和刘公岛的日军,一面阻击日军对文登、荣成两县的南进。但郑维屏深知:自己的部下绝大部分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要想主动出击敌人,或抵御敌人的进攻,都是相当困难的。于是,郑维屏便以山东省第七行政区代理督察专员的身份,调动所辖区内实力最强的海阳地方军警部队前来参战。

据《中共海阳地方史》第一卷记载:“早在1938年初,姜仞九、王仪亭、王六阶和周绍贤等爱国志士配合密切,惨谈经营,组建起海阳县第五常备队,成为海阳县的抗日主力。针对威海被日军一天天蚕食的局面,他们会同东村、留格庄、盘石店、夏村、郭村、行村和小纪等常备队队长,呈文上峰,请缨出县抗日,已尽军人天职。”

不久,国民党海阳县接到郑维屏调动海阳地方军警部队来威海参战的命令。县长姜世勋迅即召开军政联席会议,商讨赴威抗战事宜,并达成“地不分南北,共同抗战”的共识。会上,姜仞九等纷纷表示:服从命令,同心协力,赴威抗战,共诛日本侵略者。会议决定,成立海阳军警前敌指挥部,姜仞九为总指挥,周绍贤任随军秘书、参赞军务;将海阳军警合编为三个大队,由高星垣、孙文华等任分队长。

11月20日,各路人马汇集到现乳山市城区夏西村西南方向的戏楼前小广场上,举行了誓师大会。县长姜世勋莅会作了战前动员。前敌指挥部发布了《抗战宣言》。

当时戏楼前小广场挤得满满的,人山人海。参战官兵的家属都来到夏村为自己的亲人送行。那种哭哭啼啼的离别场面,令人难忘。

杨和奎,城区腾甲庄村人,今年85岁。他说:“那时哥哥在夏村给人当伙计,我经常去找哥哥玩。正好碰到海阳军警在夏村召开誓师大会的场面。听老人说都是夏村民团的人去威海抗日了,人不少。这些人大多是夏村周围的,这里面有些人会功夫。他们都穿着军装,带着大刀、土压五步枪和抬杆炮等武器。”

日军合围向阳山抗日军队

誓师大会开完后,海阳全体官兵在姜仞九的带领下,挥师东去。两天后,他们到达威海四区。

不久,姜仞九接到行动命令,率领七百余名抗日将士到达文登县北部的卧龙、小黄一带村庄。他们立即投入了观察阵地、熟悉地形和构筑工事等备战事宜。此时,姜仞九被晋升为山东省第七行政区保安司令部上校参谋长。 

11月26日,姜仞九带领一部分队伍,前往豹虎山一带观察地形时,与日军遭遇。姜仞九临阵沉着冷静,率部激战一个多小时,将敌军击退,打死打伤敌军三十多人。姜仞九所部仅伤一人。

在豹虎山吃了败仗的日军恼羞成怒,从青岛、烟台调来援军一千五百多人,试图进行报复。

11月28日深夜,日伪军一路沿冶口南进,另一路从鹿道口至小阮疃东插,向郑维屏、姜仞九的防地武林、小黄、卧龙一带村庄推进,企图一举歼灭这支抗日军队。

11月29日凌晨,日伪军形成合围态势,从四面八方朝姜仞九等部所在向阳山的阵地扑去。  

姜仞九血染向阳山

面对着凶狠的对手,姜仞九毫无畏惧,骁勇异常。他身穿一件黄绿色军大衣,手握一支驳壳枪,往返东西山头,机智地指挥着战斗,并不时地喊出:“弟兄们,我们是中华儿女,为了救国救民,要英勇杀敌,决不当孬种!”周绍贤等人与大刀队队员一起挥舞着大刀,高声地唱着《大刀进行曲》,和日伪军展开了白刃战。

一时间,向阳山上刀光闪闪,杀声震天,血肉横飞……

整整一上午的时间,日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连续向山头阵地发起了四五次的冲锋,但是都被抗日将士们压了下去。在白刃格斗中,海阳部队三四十名会武术的士兵,挥舞着大刀,杀死杀伤不少敌人。有一个士兵一连砍死多名敌人后,身中枪弹,肠子都流出来了。战友们劝他下去,他执意不肯,带伤继续杀敌,终因失血过多而壮烈殉国。分队长孙文华见几个兄弟身处险境,急忙赶去营救,不幸中弹身亡,为国捐躯。

经过反复拼搏冲杀,敌我双方仍不见胜负。突然,在阵地东侧的山坡上,敌人的一挺机枪疯狂地向抗日官兵所在山头阵地扫射,给他们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抢夺这挺机枪,姜仞九带领一班勇士冲杀下去。他弹无虚发,连续击毙六名敌人,就在这挺机枪触手可及的时候,姜仞九被另一个山头上的敌人射来的子弹击倒,为国为民壮烈捐躯,时年仅35岁。为纪念姜仞九,向阳山后改名仞九山。

 ……

据《威海军民抗战纪事》一书记载:“此次东进威海抗战,海阳军警打出了威风,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阵亡八十五人,伤三十人。此次出征共毙伤日伪军二百余人,日军指挥官今村、舰长小官四郎被击毙。”

在夏村举行公祭大会

战后,周绍贤、高星垣陪同文登、威海等地代表与国民党海阳县政府官员护送姜仞九等八十五名烈士的灵柩返乡,沿途父老焚香迎祭,景悲情凄。

杨和奎说:“我们家就住在通往海阳的大道前面。有一天,一辆辆骡子拉着铁皮轱辘的大车从东面过来,每一辆车拉了一口棺材,前后运送了一天一夜。这些大车都是从文登过来的。姜仞九的棺材是八九点钟被运过来,是四个人抬过来的,棺材上面有花。他的棺材看起来又小、又薄。当时听大人说,这些人都是在向阳山战斗中打日本鬼子牺牲的烈士。”

这些棺材陆续被运到夏村东门外的东庙前,一口口棺材被摆放在那儿,整个现场十分庄重肃穆。

后来,海阳县又在夏村的西戏楼举行了公祭大会,追记烈士的光荣事迹,号召全县人民以先烈为榜样,并要求大家“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牺牲个人一切,共谋国家幸福。”

王培芝,城区夏西村人,今年89岁。她说:“我那时很小,到会场去看过热闹,听见有人介绍过烈士的事迹。具体什么内容都忘了。但记得会场四周挂满了白幛,秦毓堂司令在戏台上讲过话。”

结束夏村公祭活动后,又在海阳城里东北隅广场举行一系列追悼活动。

1938年12月30日,威海卫第六区全区民众敬立一支“向阳山抗敌烈士千古”纪念碑,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

1939年,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追赠姜仞九为少将衔。

1985年3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姜仞九为革命烈士。

乳山人很勇敢

当时,现在的乳山市部分区域属于海阳县,所以有不少乳山人勇敢地参加了威海向阳山抗日大战,有二十左右人马革裹尸。

王钦洛,今年82岁,城区夏东村人,乳山市退休干部。他说:“根据这支部队七百余人的规模,估计参加向阳山抗日大战的乳山兵有一百人左右。我叔叔叫王彬基,会武术,拳脚好,担任过夏村民团的连长,参加了向阳山抗日大战。曾听叔叔说,在战斗中,周绍贤指挥三四十名会武术的士兵挥舞大刀,杀死杀伤很多鬼子。自己也杀死几个鬼子。夏南村王泽乐,也参加过向阳山抗日大战。在战斗中,他腿部受伤。后来以修鞋为生。”

根据“向阳山阵亡烈士表”记载,牺牲的乳山人有:夏村镇的宋齐贤、王庚昌、宋协庆、王树奎、宋新平、王沛安,六村屯的林苍霖、陈仁开,藏家夼的王秉堂、王义令,乳山寨的李松和,司马庄的于永璞,南唐家的鲍仁堂,择口村的张德欣,石硼村的纪忠显,邵家村邹元升。其中夏村镇牺牲的人最多,有六人。这些人大多是二三十岁的热血青年,其中王沛安只有十八岁。

王云贤,今年93岁,城区夏东村人。他说:“烈士宋协庆是我二姥爷的儿子,叫他舅舅。过年过节时,我经常到宋协庆家去玩。他的尸体被拉回家时,我在现场。当他们的家人把宋协庆的上身从棺材里扶起来时,他嘴里冒出一股鲜血,肚子的一个伤口也流出鲜血。家人在他的军大衣后背里还发现一块冰块。听说宋协庆是被鬼子刺刀捅在肚子上而死的。”

宋协庆牺牲时三十五岁,留下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宋京文还没有过一周岁。 (于家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