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传统文体娱乐民俗之电影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看场电影是农村人的奢望。电影队下乡要逐个村转,人们左等右盼,时常嘀咕,电影怎么还不来?有的村干脆拿出党支部宣传委员负责“抢”电影,以能把电影队早早请回村为荣。驻军周围村庄的人是很得意的,能跟部队沾些光。

1965年底至翌年初,电影《苦菜花》在乳山农村巡映。当时放映队还不能村村进,找大村放映。只要那里上映《苦菜花》,周围村庄的群众就会蜂拥而至。当时人们对电影有种神秘感,影片作者冯德英是乳山人,这使大家在神秘感中又增添了亲切感,所以很多人追逐着放映队的行踪,跟台看。影片有好多镜头是在乳山拍摄的,当银幕上出现熟悉景物时,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声。那段日子里,乳山街谈巷议全是《苦菜花》。这个说作者冯德英就是影片中的冯德强,那个说影片中大姐娟子在烟台工作,对邻县牟平人曲云扮演的母亲,更是叫好声一片,切实增强了胶东人的自豪感。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好多影片被列为毒草而禁演。那阶段只能看《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工农兵学商基层经验专题片、两弹(原子弹和氢弹试验成功的纪录片)、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1970年以后,开始逐步解冻一些封存的影片,同期《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这八大样板戏也拍摄成影片上映,农村电影又进入了活跃期。那段时间,不光是《草原晨曲》《战上海》《红日》《冰山上来客》《五朵金花》等国产影片受欢迎,如前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南斯拉夫的《桥》、越南的《琛故娘的松林》、朝鲜的《看不见的战线》等外国影片,也让观众耳目一新。

乡下人进城看电影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其中最热闹的一次是1972年上演朝鲜影片《卖花姑娘》。很多人骑着自行车偕妻抱子,往返几十华里进城去看。县城街道上人汇如集市,影院里昼夜在滚动放映。悲愤的剧情撩拨着善良的心情,人们多是含着泪水在观看。有一对未婚恋人,女的发现男友没有掉眼泪,看完电影就提出分手了,理由是“看卖花姑娘都不哭的人心太硬。”据市电影公司的资料记载,那部片子当时在乳山共放映了5天,38场,场场爆满,观众达6.5万人。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中期,我国电影拍摄、放映进入繁荣时期。在乳山上映《创业》《春苗》《青松岭》《庐山恋》《小花》《赤橙黄绿青蓝紫》《瞧这一家子》《街上流行红裙子》《少林寺》《咱们的牛百岁》《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等大批国产新影片,并放映了《流浪者》《巴黎圣母院》《白发魔女传》等一批引进的外国片、港台片,使各个层次的影迷都大呼过瘾。国产片中,有乳山藉艺术家参与的影片,更是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如宫子丕(崖子镇青山村人)参加演出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抓壮丁》《刘胡兰》《战斗里成长》《东海最前线》《八一风暴》等“文化大革命”前的老影片,之后又有赵守凯(海阳所镇赵东庄村人)参加演出的《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归心似箭》《南海长城》等新影片,还有作曲家吕远(海阳所镇吕家庄村人)作插曲的《甜蜜的事业》《红牡丹》等影片,更是令乳山人激动不已。

看电影是那个时代农村人最好的文化娱乐项目,人们喜欢电影、迷恋电影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然而,综观农村电影,热也匆匆,冷也匆匆。现简要地梳理乳山农村电影放映史:

乳山在1940年才初识电影,那是孙传祝为了宣传抗战,通过关系引进的,内容是记录东北抗日联军的事。1949年山东省放映队来夏村放映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勇敢的人生》《伟大的转折》等。那以前的电影虽然没有声音,却使人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群众解释不了影像为什么会动,就统而言之:“电催的!”几年后,电影有声了,但初期的有声电影,图像和录音不是在同一盘胶卷上,图像靠放映机,声音靠扩音机,两个系统如果操作不同步,演员的口型和发音就会错时,往往引得观众哄堂大笑。1953年文登专署放映队来乳山放映一些前苏联及国产片,最轰动的是我国自行拍摄的《白毛女》。1954年乳山组建了电影队,巡回到各乡驻地、较大的村售票放映。1966年,下乡队售票制度取消(五十年代票价每张3分钱,六十年代5分钱),由大队集体付酬(根据村队的大小收取15~50元不等)。1975年前后,各公社相继成立了电影队,多数公社还同时兴建了电影院,有些大队和企业也上了放映机。1990年前后,县、乡、村(企)三级电影队纷纷下马,农村电影开始步入了低谷。

进入21世纪,电影市场开始回暖。与乳山相关的影片也拍摄了几部。以境内历史事件为题材拍摄的《马石山十勇士》,根据乳山籍作家仇善文同名小说改编的《心雨花露》,到乳山境内取景的《再喊一声爹娘》《恋上美人鱼》等。笔者根据民间传说加工创作的《大乳山的传说》被制作成动画片,虽仅为十多分钟的微电影,但却有幸成为乳山动漫影片的开山之作,并获山东泰山文艺奖等多个奖项。
不论是露天演电影,还是影院放电影,都能透出一股人文大气,那种现场上的大气氛、宽大银幕上的大视野,不是家庭电视可以比拟的。( 辛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