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传统文体娱乐民俗之武术篇


在历史的长河中,乳山习武的人很多,一是海防倭寇,二是陆防流寇,处于保家卫国、御敌护身的迫切需要。境内武术高手从军、从政名垂青史的很多,元代有昭武大将军姜房(万户)、武略将军孙琪(汤后疃),明代有武略将军许佛保(海阳所)、武毅将军许英(海阳所)、武义参将宋承礼(育黎),清代有武举邢洛书(桑行埠)、武解元林维上(果园)、武举辛从怀(辛家)、武举宋启愚(南泓)、武举焉楷(焉家)、武举焉钿(焉家)、晚清八卦掌拳师宫宝田(青山),历代民间武术高手有宋清郎(大庄)、姜乃临(峒岭)、姜习连(峒岭)、李厚朴(大崮头)、郑希福(由古),武功高强的革命烈士房修基(房家)等。境内武术门类林林总总,举不胜举。各门类中也是流派繁多,难尽其详。仅拳术就有太极拳、螳螂拳、龙虎拳、罗汉拳、形意拳等。现仅选介影响较大的八卦掌和牛郎棍。

●八卦掌

八卦掌在境内因宫宝田而名气大增。宫宝田(1870~1943),现崖子镇青山村人。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被召入宫,任护卫首领,加封四品带刀侍卫,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近身侍卫,清廷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由于护驾有功,获钦赐黄马褂。1922年,受张作霖之邀担任奉军武术教练。后来,宫宝田深感国难当头,但自己年事已高,无能为国效力,经常长叹难眠,他决心习武育人,报效国家。他曾两次回到家乡收徒传授八卦掌武术,在家乡乳山、烟台、黄县、牟平、海阳等整个胶东半岛,先后组织起数十个民间八卦拳社,广招门徒,精心传授八卦武技,培养了大批八卦掌传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将领许世友曾登门拜访他。宫宝田收徒极重人品,授拳时注意武德熏陶,灌输爱国思想。

八卦掌的掌型是五指分开,拇指外展但向掌心处合,食指伸直,中指上顶,无名指和小指贴拢合向掌心,形成掌心含空、形似瓦拢的掌型,掌心向上称仰掌、向下称俯掌、向侧称竖掌; 掌法有穿掌、螺旋掌、抱掌、拨掌、托掌、按掌、撞掌、砍掌、抹掌、挂掌、背身掌等;步型有半马步、骑龙步、三七步、弓步、马步、歇步等步型,其要求与长拳的同名步型相同; 步法有扣步、摆步、上步、跟步、趟泥步走圈等;身法有起落俯仰、旋转拧裹、屈收展放、动静圆撑、轻灵连贯、稳如轿行、以腰为轴、周身一家等;功法有站桩功、行步功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历代宗师几乎都有所创新和发展,因此流派很多,武技均日臻完美。

●牛郎棍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廷派10万重兵围剿于七起义军。清康熙元年,终因寡不敌众,于七兵败钜齿牙山,身负重伤,只身逃到了牟平县留格庄,被村人萧思德救回家。经精心医治和调养,于七得以康复。于七康复后,为躲避清廷的缉捕,以放牛为业隐于萧家长达年余。在此期间,他将毕生所学之刀、枪、剑、戟、鞭等器械,融于一条放牛用的短棍上,精心授于萧思德。他本人后来到崂山华严寺出了家。萧思德将于七传授的棍法结合本族原有的棍法,经过精心研习,创编出一套攻防结合,虚实相依,上下相随,首尾相应,动静相生,刚柔相济,灵活多变的上乘棍法。为纪念于七,将此棍法命名为牛郎棍。300多年来,牛郎棍法一直作为萧氏家族护族秘技,从不外传。1982年,在全国武术挖掘中,牛郎棍被列为省重点挖掘项目,牛郎棍第十三代宗师萧明魁打破族规门律,将牛郎棍的有关资料献于国家,并撰写了30多万字的牛郎棍书稿,牛郎棍自此公开向社会传授和推广。

牛郎棍有讲阴阳、重意念、走螺旋、发寸劲、练腰功、气自然、形逼真、神慑人、多套路、易推广的十大特点。牛郎棍从长到短、从短到双、从双到单、从单到对打,并且在失掉棍的情况下又有徒手靠打,强求练功力上,更注重内修,提倡以意领气、以气发力、以静制动、天人合一、人棍合一、棍拳合一,是一套外练内修,阴阳并举的系统武术功法。套路上有开路、寻蛇、盘棒、打虎、杀四门、夺关等,手型上有半握拳、掌、勾等,步型上有并步、弓步、小弓蹬步、自然弓步、反弓蹬步、马步、小正马步、偏马步、叉步、侧叉步、仆步、虚步、歇步、丁步、独立步等,步法上有进、退、偷、盖、寸、跟、挪、垫等,腿法上有蹽踢、踹、蹬、缠、提、摆、扣、扫、弹等,身法上有闪、转、蹿、腾、缩等,棍法上有挑、劈、架、戳、扫、格、撩、攉、点、刺、绞、剁、舞、压、拧、拨等,既有御敌功能,又有健身效果。冷兵器时代的练习者多是为了看家护院,现代的研习者多是为了康体养生。

1998年10月,乳山市牛郎棍研究会成立;2000年6月,在苏州成立了牛郎棍研究会分会,研究牛郎棍在技艺提高、强身壮体、陶冶情操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宗师萧明魁先后出版了《牛郎棍》《牛郎门秘传棍法》等书,出版了牛郎棍中的田字鞭、双折鞭、单折鞭、龙虎斗鞭四套教学光盘。2009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牛郎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牛郎棍武术从护族秘技走向了服务于社会,自身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不仅国内习者众多,并传于日本、俄罗斯、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乳山境内民间传统文体娱乐项目还有很多,以上仅择其当时流行比较广泛的记之。(辛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