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标对标 先行先试 创新发展


 

我们向嘉兴学什么?

寻标对标 先行先试 创新发展

◎记者 连涛 王玲

7月23日下午,威海市党政考察团一行40余人,启程赴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开启了为期4天的“取经”之旅。

浙江嘉兴,是考察团此次南方考察学习的首站。寻标对标,开阔思路,突破发展,处于海上丝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发展战略“T”字形汇合点的嘉兴,有哪些经验值得威海学习借鉴?

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浙江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

秉承着“红船精神”,嘉兴勇做改革“弄潮儿”、争当创新“领跑者”,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赢得先机、取得优势。

取经嘉兴,考察团一行认真学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汲取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强大力量。

随拍随存。
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一隅。

来一次“红船精神”的洗礼!

7月24日,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上午9时许,威海市党政考察团准时到达这里,准备接受一次特殊的党性教育。

首个考察点选择南湖革命纪念馆,目的十分明确——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红船精神”洗礼,进一步坚定威海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和信念,为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积蓄力量。

走进纪念馆,巨幅党旗如鲜血浸染,铁锤镰刀分外醒目,展陈主题包括“开天辟地”和“光辉历程”两部分内容,以“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以党的“一大”为重点,向前延伸至中国近代史,向后延伸至中国当代史。

随着讲解员的解说,通过光电影像图片实物资料,纪念馆如同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一部厚重大书,一页一页铺展在眼前。考察团成员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前进发展中的担当和责任,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参观过后,考察团成员来到宣誓墙前,重温入党誓词。

革命、党史、红船、誓词,一个个关键词洗涤思想、撼动心灵,赋予了这次考察学习活动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特殊的意义。

重温“红船精神”,重在不忘初心。在学习考察期间开展这次党性教育活动,是坚定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的一次精神“寻根”之旅,使考察团成员经受了洗礼,受到了启迪。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自觉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敢于担当,创新发展,争当新时代新征程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汲取“红船精神”的力量,考察团成员在嘉兴开启了学习之旅,致力把好做法、好经验带回去,将其转化为推动威海发展的前行动力。

市党政考察团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参观学习。
 

“北斗七星”如何撑起创新生态

7月的嘉兴城,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嘉兴科技城内,两座百米高楼比肩而立,这便是浙江省引进的第一所“大院名校”——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所在地。

走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创新大厦,众多产学研合作项目分列大厅,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这张床看似普通,实际上加了传感器,是一张智能床,可以监控使用者的心跳、血压等健康大数据,前段时间有病人靠它检查出了脑梗。”清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副教授杨向东介绍说。

2016年到嘉兴后,杨向东致力于挖掘企业家的创新需求,为制造业企业注入科研力量。与麒盛科技的合作就是校地合作的生动典范。

“我们帮助企业研发了传感器,还开发了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一只普通的电动床由此实现了智能升级。”杨向东说,现在,健康睡眠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已成为麒盛科技引领行业发展的又一王牌,他们已帮助企业提出了未来5到10年智能床的研发目标和计划。

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这样的合作创新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大批像杨向东一样的高端人才齐聚这里,实现着“把知识转化为应用”的梦想。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何有如此的吸引力?其背后是“政产学研金介用”一体化“北斗七星”创新模式的支撑。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吴云达说,研究院为创新而生,要做的不只是引进一批项目、孵化一批企业,而且是致力于构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为区域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支撑。

2003年成立以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实践“政产学研金介用”一体化“北斗七星”创新模式。

“这七个要素构成一种新型创新体系,如‘北斗七星’,牵一星动六星,变阵无数、引领创新、驱动发展、魅力无限。” 吴云达说。

实现“七星”的同频共振,全面发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先后在生物医药、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和分析测试等领域建立了“5所1中心”,拥有6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创新平台,及各类创新创业平台20余个,集聚和推动了一批电子信息、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重大项目落地。

促进项目研发转化,平台是支撑,人才是关键。2015年,一项引才聚才的新模式——离岸孵化精准引智模式开始实施。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全国率先投入建设离岸孵化器。目前,位于硅谷、悉尼、圣地亚哥等地的8个离岸孵化器已投入使用,成为招才引智的桥头堡、联系海外的连心桥,覆盖全球20多万海外精英。

研究所和孵化器主要面向企业和市场进行研发,并鼓励实验室和科研人员不断从企业承接高难度的科研项目,从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中获得收益并提升技术水平,最终实现实验室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在“北斗七星”的发展模式下,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还衍生出“中心+公司+基金”的产业化模式,这个模式“打通校地两头”,使“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相通共融。研究院探索建立多层次科技投融资体系,对大批海内外科技项目辅以“选种”“育苗”“移植”“助长”等一体化服务,加大科技成果转换力度。

截至目前,依托清华大学,研究院主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60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市各类科技奖励100余项。其中有的科研项目瞄准国际尖端技术,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聚精会神。
边听边记。

“三高型”园区长成记

一个园区可以带动一座城市发展。

2011年3月启动建设,经过6年的培育期,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实现了从无到有,进入高速成长期。2017年底,一期的入驻率达到95%,产值超27亿元,税收超2.5亿元,每平方米税收达2千多元。

园区建设标准之高、发展速度之快、项目质量之优,令考察团成员感到惊讶。

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其精准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平台打造之初,嘉兴目标明确——打造成为创业创新的高地、人才集聚的高地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主要吸纳2.5产业的发展大平台,以区别于其他的制造业产业发展平台和服务业发展平台。

围绕“信息经济”和“总部经济”两大主题,园区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物联网、通信电子、电子商务四大支柱产业,延伸发展科教文化服务、智能制造两大配套产业。

事实证明,近年来,信息化正在全球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正成为最大的发展浪潮,引领着全球经济转型升级。可以说,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的打造正逢其时。而嘉兴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后,更让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的发展站上了“风口”。

开园以来,园区已引进上市公司慈文传媒、央企中国航天四维智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雄伟科技以及绿浪视觉、乐玩游戏、浙江巨磁科技等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产值税收等经济效益较高的智慧产业项目。

发展坐标确定,谋篇布局成为关键。为此,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以超前眼光,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高标准建设和高强度推进。

“不同于一般的园区,我们这里主要承载科技项目、文创项目,集聚的也都是以90后、80后为主的创业人员,需要的是更现代、更宽松、更开放、更能激发灵感和工作热情的环境。整体设计都是按照这个定位来的。”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优越的园区设施配套、全生态的服务体系,让园区呈现出高端人才、高科技产业“虹吸”效应,迸发出招强选优、产业链招商优势,形成了“智能制造、智慧应用、互联网平台、软件开发、游戏运营和总部经济”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已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美景如画。 本文图片均为记者孙大伟摄

小村庄有大梦想

千年银杏难得,千年梓树更金贵。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就有一株千年梓树。梓树在民间象征着爱情坚贞、多子多福。古树位于原唐代古刹零宿庙前,庙已不再,古树依然。而它将见证潘家浜的另一段传奇。

潘家浜是一个行政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00多人。去年,农民人均收入24241元。多年来,村里的主导产业是果木、苗木及传统蚕桑养殖,村里的绿化和水环境保持得很好。村域水道蜿蜒密布,民居白墙黛瓦依水而建,嘉兴平原水乡的典型风貌,大抵就是这样。

去年,35岁的村支书章何兵撸起袖子干了件大事——把村庄变成景区样。“自己不懂,就从杭州请专业公司来设计文化景观,进行整体氛围营造。”章何兵说。

一年间,村里景区化建设集中投入了2700多万元,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目前,涉及100多户农户的核心区基本建成。村口是新打造的旅游集散中心,移步村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水乡画卷——临水长廊,水车戏台;农家小院,彩绘上墙。

村里成了大景区,村民开始自掏腰包,“包装”起自家的小景点。45岁的夏建祥前后投入200万元,把自家农房改造成民宿,还承包了一块土地,建起了素质拓展中心、农家乐和小木屋。

带着项目来村里谈合作的人也多了起来。“95后”梁荣花一直梦想开家自己的咖啡馆。起初,她和姐姐在海宁一家咖啡馆打工。听潘家浜乡村旅游运营公司的朋友说起,这里需要一家文艺范的咖啡馆时,姐妹俩一合计,干脆做了个决定——“我们来!”

难以置信的是,这家咖啡馆的原址竟是废弃猪舍。梁荣花说,得益于村庄景区化建设和专业旅游公司运营,她们接手这间小木屋时,已经翻修成空房,又进行了简单装修布置。大年初一开业当天,潘家浜村迎来游客5000人次,姐妹俩的生意也火得很,一天卖出百余杯咖啡。

在美丽乡村和村庄景区化建设过程中,潘家浜村强化党建引领,重视发挥党员在整个景区化管理中的作用,在景点内成立了以党员为主干力量的五大红管家,分别为民情红管家、治水红管家、爱心红管家、平安红管家和卫生红管家,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

惟变者进,惟变者强,惟变者胜。在潘家浜村,创业与乡愁同在,现代与传统交融,人与自然共生。崭新的“桑梓情·养心地·梦里水乡潘家浜”也已经破茧而出,也为我们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篇提供了好的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