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全球 能做善成 走在前列


 

我们向常州学什么——

对标全球 能做善成 走在前列

◎文/记者 连涛 盛潇涵 图/记者 孙大伟

常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工业明星城市享誉全国。近年来,更以迅猛的发展势头,擦亮了“智能制造名城”的招牌。

威海市党政考察团南行的第二站,来到这座充满创新魔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不难发现,在常州和威海的荣誉榜上,有着众多重叠的名片。

放眼常州经济,成绩单异常亮眼:有超100个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拥有200多家国内外行业隐形冠军,石墨烯、机器人、光伏组件及特种电缆等新兴绿色产业崛起,正在重构常州的制造业格局。

过去3年,常州亩均税收超千万企业,由312家增到513家。制造贡献度增加,工业投入增幅苏南第一。2017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2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1%。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再上一个千亿台阶,增速在江苏省并列第二。

在坚守生态文明的同时,如何实现产业的换档升级和经济的迅速腾飞?这是考察团此行想要找到的答案。

大开眼界。
常州获批的国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石墨烯产业10多项“全球第一”

石墨烯,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轻、最薄、导电性能最好的材料,甚至有科学家预言它将“彻底改变21世纪”。

从2011年成立世界上第一家石墨烯研究院——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到获批全国唯一的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并研发出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机电容触摸屏、全球首款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全球首款智能发热服……常州人在石墨烯产业发展上已经创造了10多项“全球第一”,收获了“东方碳谷”的美誉。

7月25日上午,威海市党政考察团一行人来到常州市石墨烯小镇,走进石墨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后,就被一组组数据、一个个产品深深震撼着,而常州人抢抓机遇、能做善成的精神和特质,更让考察团成员印象深刻。

回望常州石墨烯产业发展之路,可以用四个“最”来概括——全球起步最早、产业链布局最全、最受资本青睐、影响最大。

据了解,2010年,石墨烯发明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以其完美的性能受到全世界关注。2011年,常州市、武进区两级政府便成立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以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主阵地,率先开启了石墨烯产业化之路。去年5月,西太湖畔,常州石墨烯小镇正式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目前,这里聚集起石墨烯相关企业130多家,产值约30亿元。常州人的超前眼光、超强胆识、超高谋略,可见一斑。

为了培植这一产业,常州市出台了先进碳材料产业专项政策,面向石墨烯等先进碳材料领域的人才及项目给予专项支持。吸引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超过20亿元,并设立了科技金融超市。与国内外16家大院大所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10多家企业共同开展项目研发。累计招引石墨烯领域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0多个,特别是引进了彭鹏、瞿研、暴宁钟、董国材等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

在石墨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里,陈列着众多性能先进的石墨烯产品,引发考察团成员的强烈兴趣,大家或仔细了解、或热烈讨论,在感慨这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产业发展的差距,紧迫感、危机感油然而生。

走出基地,考察团成员来到相距不远的碳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石墨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内孵化出的典型代表性企业,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高导热石墨膜生产商,客户覆盖三星、华为、VIVO、OPPO等主流手机厂商,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2017年3月成功登陆A股,走上了新一轮扩张之路。

碳元科技董事长徐世中热情地接待了威海市党政考察团一行,并亲自上阵解说,介绍企业的发展历程。

这位年仅44岁的上市企业掌门人,却有着一头花白的头发,这与他的传奇创业经历不无关系。在成立碳元科技之前,他曾有过6次创业失败的经历。为了研发手机散热产品——石墨膜,并实现产业化,他苦苦钻研了两年。

2011年8月,小米手机距离上市还有7天时间,可手机发热问题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碳元科技的工作人员试探性地给小米管理层发了一封微博私信,当晚便得到了对方的回应。第二天,徐世中与小米管理层见面仅15分钟,双方当即签下1700片高导热石墨膜订单,碳元科技由此淘到“第一桶金”。

作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批量生产石墨膜的企业,如今碳元科技高导热石墨膜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5%。

在听取了徐世中的创业故事后,考察团成员无不为他的执着与钻研精神所感动。

边看边议。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人加紧生产。

恒立液压向国际垄断“叫板”

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威海市党政考察团在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找到了答案。

我国液压行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相对缺乏,高端液压元件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严重依赖进口,这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锁喉之痛。在此背景下成立的恒立液压,似乎从一开始就肩负起某种责任与使命。

公司总经理邱永宁向考察团介绍说,多年来,恒立坚持把自主研发放在首位,积极拥抱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28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市值百亿、全球行业第八的核心基础零部件智能制造企业。

“自主研发和智能化生产”正是恒立液压成功转型升级,攀登世界行业之峰的核心武器。

在邱永宁的带领下,考察团成员参观了企业的产品展厅和生产车间。

油缸是恒立液压的“元老产品”,成立之初,面对国际技术壁垒,恒立只好从制造门槛相对较低的油缸入手,并且一做就是20多年。

不怕起点低,只怕目标小。通过不断研发,恒立油缸在耐久性、压力转化率等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外主流产品,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挖掘机专用高压油缸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近50%。

在油缸方面站稳技术和市场脚跟后,恒立又把液压件关键零部件的泵、阀作为新的发力方向。经过5年探索,截至2018年,恒立研发的液压泵、阀已拥有有效专利54件,由恒立研发的15T以下小挖泵阀,其主机搭载性能、复合操控性能、油耗、效率等参数已达到或超越同类国外产品。

连续多年,恒立液压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4.5%。通过收购上海立新、德国waco、哈威inline等液压行业品牌企业,吸引“他山之石”来“为我琢玉”,这种借力打力的路线,很快使双方在技术研发上实现“双剑合璧”功效。同时成立铸造事业部,专注攻坚国际先进的铸造技术,一举打破德国和日本企业的垄断,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直接进军整机OEM市场的高端液压件供应商,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考察团走进恒立智能化成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清洁明净的环境,摆放有序的生产材料。生产线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工人,大部分操作全都由全自动智能加工中心和机械手来完成。

据介绍,恒立公司的油缸和液压系统已经全部实现智能化生产,通过和设计平台、控制系统的互联互通,企业生产工艺规划时间减少30%,生产费用降低13%,产能提高40%,产品上市时间减少30%。

2011年,恒立液压在上交所上市,为企业带来了裂变式的发展。如今,恒立拥有全球最大的高压油缸生产基地(市场份额达到50%)和全球最大的盾构机专用液压油缸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5%)。

现场交流。

常州科教城凭啥这么牛

平均每天诞生一家高科技公司,新增入驻机构和孵化企业1.2家,新增4件授权专利;拥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创立的31家公共研发机构,集聚了科技人才1.8万余名;连续四年以排名第二的成绩荣获“中国十佳创业园区”,紧随中关村软件园之后……在常州市南部的武进区,占地5平方公里的常州科教城,成为全市的“创新之心”和“智慧枢纽”。

当看到这组数据之后,相信很多人和威海市党政考察团的成员一样会问:常州科教城凭啥这么牛?

有一句话在这里广为流行——“常州无名校,名校汇常州”。常州科教城以“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广招大院大所来此设立科研机构,一方面汇集原有教学资源加以提升,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打通了研发创新、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产业汇集、企业腾飞的“任督二脉”,为区域发展提供了磅礴动力。

25日11时许,考察团成员走进位于科教城的创新常州展示馆和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感受这里激情澎湃的创新浪潮。

在创新常州展示馆内,科教城名下一连串的称号,令考察团成员眼花缭乱: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国家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国家级软件园,中德创新园区入选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获准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这些响亮的头衔和名号,充分显示了科教城作为常州市区域创新之核的“重量”。

世界著名机器人专家、日本千叶大学特别教授野波健藏的无人机飞控芯片项目,就像是无人机的身份证,可以向地面发送身份识别信息;美国GE前高管彭志学博士的3D金属打印技术,就像一个医生,可以智能修复铁轨、机器设备上的伤口……在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考察团成员又看到了一批令人叹为观止的“黑科技”。

善于吸纳全球高端资源的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成立3年内便打造了5个高端研发与产业化团队、8个公共平台、40家高科技企业。

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记,一路震撼、一路感慨、一路反思,常州科教城超强的人才聚集能力、项目聚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产学研融合能力,让每一位考察团成员都深受触动。

目不转睛。
常州空港产业园新誉宇航机库车间。

搏出一片航空产业的蓝天

考察团在常州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常州空港产业园。

这是常州市抢抓国家即将放开低空空域的有利机遇,重点开发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2014年11月,在整合常州航空产业园、动力装备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成立。

在充满科技感的展厅里,考察团成员详细了解了空港产业园的发展现状。据介绍,产业园拥有国内稀缺的1720平方公里,飞行高度3000米以下的试飞空域;规划建设常州新北通用机场,将形成常州机场和通航机场大小两个机场一起运行的模式,开创全国先河。

园区主打以大飞机改装维修及配套、通用航空制造、运营为主的通用航空上下游产业;以保税、电商、冷链为主的特色空港物流业;以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精密电子为主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三大板块,创建了“常州意大利智造产业园”、“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基地”、“江苏省示范物流园区”。目前已吸引了1500余家企业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销售亿元以上企业23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2家。

千余企业纷纷入驻,产业园“磁力”缘何而来?考察团成员注意到,在园区的服务支持上,常州成立了由市、区主要领导牵头挂帅的项目专门小组,统筹协调项目洽谈、落户、建设及运营等有关工作,对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程化、终身制、保姆型”的全方位服务。同时制定了人才支持、研发支持、设备投资补助、税收返还、地价优惠等众多扶持政策,以优良的营商环境筑巢引凤。

新誉宇航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入驻空港产业园的代表性企业。考察团在新誉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戈亚琴的带领下,走进公司的机库车间,详细了解了各类飞机的性能及企业发展情况。

“涉足航空产业,绝不是一时兴起。”戈亚琴坦言,早在2010年11月,国家就出台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逐步放开中国3000米以下空域。这意味着通用航空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新誉在轨道交通业务外,将目光瞄准了广阔天空。

2012年,新誉集团收购了加拿大高瑞公司,成立了新高瑞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商务飞机及私人飞机内部装饰、新旧机内部改装及飞机维护。次年9月,新誉宇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4年内,先后完成了20多亿元投资,5个项目正式落地。

2015年3月,由新誉宇航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的首架庞巴迪CRJ-200型客机从山东济南飞抵常州机场,成为常州武进航空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善抓机遇、敢闯敢试、找准市场空白点的新誉宇航,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博出了一片蓝天,也让考察团的成员们感悟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