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思维 拓宽视野 扩大开放


 

我们向珠海学什么?

变革思维 拓宽视野 扩大开放

◎文/记者 连涛 孙世超 图/记者 孙大伟

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

从产业龙头企业带头走出去,到横琴自贸片区建设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合发展……珠海对外开放的步伐铿锵有力,产业和城市竞争力迅速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成绩显著。2017年,珠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4.73亿元、增长9.2%,增速位居广东省第一。

珠海与威海,一南一北,发展历程很相似:一个是经济特区,一个是沿海开放城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步建立起开放的经济体系,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海滨城市、宜居城市、开放城市。

就在7月13日,珠海、威海被国务院设为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面对新时期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性契机,从“前沿窗口”升级到“国际门户”,成为两个城市扩大开放共同的目标。

7月26日,威海市党政考察团一行走进珠海,实地感受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盛夏南风。借珠海经验,谋威海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之举。

现场取经。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展厅。

企业有创新才会有灵魂

7月26日,威海市党政考察团在珠海考察的第一站来到了格力电器。

走进格力展厅,一张世界地图最先映入眼帘。上面红蓝相间的格力logo几乎布满全球。“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超过4亿”,格力电器的这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实力与底气的彰显。

实力源自创新。在格力的产业全球版图旁边,三句企业经营发展理念道出了格力成功的内涵—— 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精品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企业。

在格力电器助理总裁方祥建的带领下,考察团成员听介绍、看产品、学理念,全面深入地了解格力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来增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格力式创新,是责任、诚信、奉献驱动下的创新。格力把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作为门槛,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最高标准,大力实施全员创新。

“格力的科研投入不设上限,按需分配,每年科研投入均超过40亿元。”方祥建介绍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求新求变的精神,和大手笔的科研投入,格力成长为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巨无霸”:12个研究院、72个研究所、727个先进实验室、10000多名科研人员,开发出24项 “国际领先”级技术,累计申请专利38925项,获得授权专利22975项,生产出20个大类、400个系列、12700多种规格的产品……

通过在空调及上下游产业、智能装备、通讯电子等领域开展基础性技术、节能、可靠性、智能化等方向的研究,格力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突破性科研成果,构建了“基础研究-工业设计-工程化-产品化-自动化”为主的创新链,全面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持续发展。

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奋进的源动力。格力重视人才,更重视自己培养人才。

格力电器有一整套选、育、用、留人才培养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平台。无论是一线工人、专业技术人才还是企业领导层,格力都注重自己培养。特别是近年来格力开始加大了对技工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一线员工提供了“机械师成长路线”,激发每个人的荣誉感。

能创造精品的企业才有持久生命力。格力在设计、制造、采购等环节大力推行“零缺陷”工程;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同时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格力创新性提出把售前服务做到最好,在业内率先推出家用空调、家用中央空调6年免费包修、变频空调2年免费包换的服务承诺。

创新链牵出一条产业链。格力电器从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空调企业升级为多元化的全球型工业集团,产业类型和领域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主营业务从家用空调、中央空调、智能装备、生活电器延伸到空气能热水器、手机、冰箱等产品,种类之繁多让考察团成员大为赞叹。

目前,格力在全球建有11大空调生产基地以及5大再生资源基地,下辖凌达压缩机、格力电工、凯邦电机、新元电子、生活电器、智能装备、精密模具等子公司,覆盖了从上游零部件生产到下游废弃产品回收的全产业链条。

作为珠海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格力电器的创新发展,也是珠海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从原来的耕耘国内市场,到现在走出去开拓市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这样表示:“格力的目标从来不仅仅是海外市场的开拓,更重要的还在于带领中国制造走出去,带着优质的产品走出去,携高端技术走出去,最终实现品牌走出去,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是格力始终坚持不变的初心。”

用心揣摩。
珠海市横琴新区展示厅。

横琴制度创新领跑全国

横琴新区,是引领珠海全方位开放的有力平台。

2015年4月23日,横琴自贸试验片区正式挂牌成立。从国家级新区到自贸试验区,再到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横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深化扩大开放和创新驱动。昔日“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横琴,如今已成为开放发展的热土。

26日上午,考察团一行来到横琴新区,探寻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添活力的好经验、好做法。

创新是横琴的基因。自开发以来,横琴多项创新举措领跑全国。其中,横琴在改革创新,商事登记改革、司法改革、金融创新等领域开创的国内“十大率先”,是考察团此次学习的重点。

横琴在全国首发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和“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打造“企业电子身份证”,商事主体可持卡办理各项业务;推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按国民经济20个门类96个类别及15个市场主体类型分别进行筛选、梳理、核查,列出1748种违法经营行为数据库,既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化、便利化、清晰化的政务服务,又便于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为推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横琴新区创新实施的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是政府为企业提供的一网式服务窗口。该网页整合了政府各部门的服务事项、政策及服务信息,为自贸片区企业提供招商引资、立项审批、税务登记等全方位服务。企业用户通过该网页,可以直接办理省、市、区三级服务事项和工商、国税、地税、海关等部门业务,同时还可以获取到各个部门关于企业的办事提醒、通知公告及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

横琴还在全国首创了“跨境电子支票缴税”、V-Tax远程可视自助办税系统等,通过导航式智能流程指引和税务人员远程服务,实现港澳和异地纳税人的涉税业务办理“零跑动”、跨境办税“同城同质”、随时随地查询和打印税收票证,真正做到跨境办税。

横琴新区基本形成了以放宽和优服为重点的行政服务体系、以发展特色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的金融创新体系、以信用约束和善管为重点的风险防控体系、以国际公信力为重点的法治保障体系、以预防监督为重点的廉洁从政保障体系为主的制度创新系统集成,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目前,横琴新区以休闲旅游、高新技术、金融创新、商贸服务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成型,商事主体突破4.96万家,吸引了44家世界500强企业、73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于此,全区有各类海内外总部超1000家。

除了大胆试、大胆闯的改革创新措施外,横琴高水平推进开发建设,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建设城市让考察团成员耳目一新。

随着横琴的开发,濠江两岸曾经“一边金碧辉煌、一边荒草鱼塘”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横琴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建立“一检通”信息化平台,实现从境外到境内的全链条全物流监管;启动“一机一台”改革,通关效率提升30%。

横琴统筹区域一体化建设,高起点编制完成基础设施、“数字横琴”、“生态岛”等49项深层次规划,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格局。

围绕优化城市环境和功能配套,横琴新区着力规划建设好“马骝洲一河两岸”城市新中心空间格局。加快金海大桥、十字门海底隧道、大横琴山隧道、黑白将军山隧道建设,加快广珠城轨延长线、洪鹤大桥建设,确保马骝洲交通隧道今年通车,确保横琴口岸交通枢纽明年年底实现通关,尽快推动横琴形成区域交通枢纽格局。

共同关注。

以市场思维再造一个新中心

2009年,作为横琴开发国家战略的启动项目,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开始建设。当第一批建设者首次踏上十字门水道北片区时,怎么也想象不出自己所处的这片蕉林和滩涂,日后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2018年除夕,在全球瞩目的2018央视春晚上,当珠海中心和横琴国际金融中心两颗“双子星”隔江相望、交相辉映,不禁让人有了沧海桑田的感慨。

善于用创新的、市场的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是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给考察团成员们的最大启示。

十字门中央商务区以打造金融、会展、总部经济、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业为主,成为珠海片区发展的一股新势力。

通过与国企合作,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突出区位优势、精准招商的模式让考察团成员们印象深刻。将总体规划、土地一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等工作,交由国有企业华发集团负责,通过市场化运作,种下了“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用有限的国有资本,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激发了更多发展活力。

珠海华发城市运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张宏勇告诉记者,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已成功引进南方金融传媒大厦、中交南方金融投资大厦、中铁建南方总部基地、中航通飞等共26个产业龙头项目;横琴金融产业服务基地通过招商成功吸引50多家银行及金融机构进驻,已形成种类齐全、产业集中的金融创新园区。

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热潮涌动。随着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珠海中心、横琴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高新总部基地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和桥头堡的形象跃然而出。

留住精彩。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公司机库车间。

航空产业借龙头之力起飞

珠海,是中国国际航展举办地,拥有中航通飞等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在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知晓度颇高。航空航天,既是珠海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是珠海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6日下午,威海市党政考察团走进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看地方如何借行业龙头之力,启动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2009年2月,中航工业集团在珠海投资建设了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龙头企业——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随后,中航通飞先后独资或合资组建了中航通飞研究院、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珠海中航赛斯纳飞机有限公司、爱飞客基金管理公司等产业实体,初步形成了集市场营销、研发、制造、试飞交付、运营服务为一体的通用航空全产业发展体系平台。

靠着龙头引领,珠海的通航产业,一上马就是航空整机研发制造,实现了高端起步。

去年12月24日上午,珠海金湾机场,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一架蓝白相间的大型飞机上。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AG600成功完成首次飞行。八年磨一剑,继运20、C919之后,AG600为我国大飞机家族再添一名强有力的重量级选手。

AG600是举全国之力、通力协作的成果。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近120万个标准件,研制这么大体量、既能在陆地又能在水上起降的特种飞机,我国还是第一次。为此,中航工业研究制定了“主承制商-供应商”的大协作模式,充分调动全国资源参与研制。全国共有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所高校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了项目研制,供应商就有70多家。

目前,中航通飞统筹国内外资源,加快研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飞机,形成以喷气式公务飞机、水陆两栖飞机、单发涡桨多用途飞机、活塞式小型私人飞机等产品系列发展格局。

龙头带领下,其他整机制造企业和航空配套企业也相继跟进。目前,珠海引进了广联航空、航天科工、航太科技、民航校飞中心、中航飞行学校等众多项目,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通航产业链,“航空梦”正越发变得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