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国际一流 爱拼会赢


 

我们向厦门学什么?

改革创新 国际一流 爱拼会赢

◎文/记者 连涛 杜晓莹 图/记者 孙大伟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厦门自古就是通商裕国的口岸,也是开放合作的门户。威海和厦门,一个在胶东半岛的最东端,一个位于东南沿海的中心。跨越1900多公里的距离,威海究竟要去追寻什么答案?

在全国最早推出住房公积金制度、首创保障房建设管理与立法、率先推进“多规合一”、率先实现“全民医保”……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创新发展的热土,厦门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已从昔日海防前线小城,变成了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地理环境相近,区位优势相似,厦门经验对威海而言极具借鉴性。7月26日至27日,威海市党政考察团来到南方考察学习的最后一站——厦门。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实地实况,都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强烈冲击。

边学边议。
厦门市五缘湾游艇码头。

游艇产业驶入“黄金水道”

厦门市海岸线全长234公里,周围大小岛屿31个,依托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条件,厦门建立了成熟的游艇产业集群。26日下午,考察团一抵达厦门,就启程赶往五缘湾游艇码头,感受游艇休闲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傍晚的五缘湾游艇码头宁静美丽,一艘艘游艇停靠在岸,在晚霞的映衬下仿佛一幅油画。

国外有一种说法,要想知道一个沿海城市的发达程度,就去数一数港口的桅杆数量。坐拥优质天然良港和10万平方米发展用地,五缘湾游艇码头拥有351个游艇泊位,常年停靠船艇超过210艘。

游艇业对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促进交通、旅游、商贸等行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每逢节假日,随处可见人们乘坐游艇或帆船驰骋于海天之间。10年前还遥不可及的游艇,而今已经成为厦门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驾驶这艘“游艇”行驶的是厦门市的一家国企——厦门路桥集团。五缘湾游艇码头的建设和发展也是路桥集团进行国企改革、产业升级的生动探索。

“发展游艇产业有三大瓶颈,一是政策,因为游艇产业相对来说还是新兴产业,相应的政策还未跟上;二是游艇配套设施没有形成网络;三是大众的消费理念还未形成。”厦门路桥集团负责人介绍说,厦门游艇产业的发展路径均与打破瓶颈勾连。

路桥集团打造了一个以五缘湾游艇码头为核心,形成了滨水休闲产业氛围浓厚的区域性游艇母港。这里拥有专业起吊泊位、游艇专用加油泊位和国内首个水上保税仓库,提供泊位租赁与管理、游艇代管、船艇维养、游艇销售、游艇婚礼策划、婚纱摄影、青少年op帆船培训、游艇驾驶培训等专业服务。

连续十年,被誉为“中国水上第一展”的中国(厦门)国际游艇展、“海峡杯”帆船赛等知名赛事,都在美丽的五缘湾轮番上演,厦门已经成为游艇帆船赛事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同时,厦门路桥集团还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恒兴集团、七匹狼控股集团等单位发起成立福建省游艇产业发展协会,搭“桥梁”建“智库”,让游艇产业真正“游”起来。

据估算,厦门游艇产业链的年产值达30亿元,游艇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引擎。

认真“取经”。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外向型城市的发展,营商环境是极为重要的软实力。数据显示,2017年厦门营商环境排名名列全球第38位。7月27日,考察团走进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探寻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打造“秘诀”。

当天是周五,前来办事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大家在各色指示牌、电子显示屏和“明白纸”的指引下,井然有序地办理业务。

近8万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内部,进驻单位数量达100多个,审批服务事项844项,入驻项目覆盖率超过94%,全市近90%的审批服务实现“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

在行政服务中心,高效便民不是一句口号。这里不仅实行“周末无休日”办事制度,还打造了“24小时自助服务+15分钟便民服务圈”,1000多名工作人员日均办件量超过1万件,办事满意率却一直保持在99%以上。

置身这样一座办事大厅,仿佛进入一座热带丛林,以空间为引领,政府审批功能与服务已形成完整丰富的立体生态系统,生机勃勃而又气象万千。

市民在窗口畅享的服务,源自于相关部门“幕后”大刀阔斧的业务流程改造。在建设过程中,行政服务中心重点抓住搭建平台、制订规则、强化协调、强化监督、提升服务、推动改革和党建保障七个关键点。仅在制定规则上就出台各类规章制度共268项,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涵盖四大体系共1543项标准,做到“同标准受理”和“无差别审批”。

提及厦门的工程建设审批,体验过的人都给出了“特别快”的好评。这得益于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多规合一”工程建设审批服务模式,从立项到办理产权登记审批,由246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主流程40个工作日,提交的申请材料从373项减少到76项。2017年,全市30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66.5亿元,同比增长4.3%,超计划完成34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0.2%。

在工程建设审批方面,中心形成了“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一个窗口提升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的“五个一”基本框架,从原来比较冗长的串联式审批变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并联式审批。在每个阶段,项目报建单位只要跑一个窗口、提供一套资料就可以完成相关业务审批。

实体大厅的背后还有一座更为壮观的“虚拟大厅”。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新理念新思路,厦门市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工作,已有2040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居全省前列;梳理公布391项“一趟不用跑”事项和1606项“最多跑一趟”事项,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全神贯注。
厦门软件园展厅。

1平方公里创造622.5亿产值

厦门市不走面面俱到的“大而全”路线,而是在具备集群特色的产业领域不断发力,追求“高精尖”。2017年,厦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25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67.9%,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2.4%……制造业加速高端化不断刷新着厦门GDP的产业成色。

在厦门致力于打造的12条千亿产业链群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是其中之一。始建于1998年的厦门软件园,已成为经济增长快、投资回报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点。

一组数据充分佐证厦门软件园的高成长性:截至2017年底,厦门软件园工商注册企业3533家,各类行业人才近10万人。2017年,园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38.7亿元,占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额的65.3%,同比增长19.6%,增速高于全市3.2个百分点;实现税收30.52亿元,同比增长20.31%。

软件园企业的质量也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底,厦门软件园拥有营收超千万企业372家,营收5000万以上企业有142家,营收亿元以上企业有90家,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9家。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变革的大背景下,软件园逐浪起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美图的人脸检测技术已达到国际行业领先水平,商集的票据识别技术位居全球第一,中控智慧的综合生物识别技术全国领先……

除了营造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软件园还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创+驿站就是软件园打造的一站式服务载体,集线上线下45个智能部门近100项政府委托业务,提供企业入园、政策申报、公寓租赁及创新创业活动等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园区各项服务。此外,园区还打造了培训机构、人才支撑、金融资本、金融服务、技术服务等服务链。

“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让这个极具温度的园区汇聚和培育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核心区厦门软件园二期仅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的企业已达1344家,其中既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国内外巨头,也有萌芽茁壮的初创企业。过去一年里,这里创造了622.5亿元的产值,占厦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的近一半。

数字经济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厦门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获得主动权。今年5月,厦门软件园三期的厦门云知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人工智能专用语音芯片。作为首款面向物联网的人机交互AI芯片,该产品将极大推动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全面进入物联网时代。

共同“聚焦”。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行政服务中心。本文图片均为记者孙大伟摄

为全国改革创新贡献“厦门智慧”

威海市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的最后一站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厦门自贸片区仅挂牌三年就成为境外资本重要聚集地、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复制推广的30项改革创新经验中,属于厦门自贸片区首创、并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就有10项。

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督互认”被评定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之一。通过优化监管执法流程,逐步由“串联执法”转为“并联执法”,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减少30%的重复申报项目,缩短40%的通关时间,节省50%以上的人力成本,每标箱可以节省约600元。

为全国改革创新贡献厦门智慧的同时,这些改革创新举措推进了厦门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截至目前,厦门自贸片区共推出343项创新举措,其中256项已经在厦门全市得到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开放试验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

更创新的举措、更开放的格局、更优质的营商环境,让厦门自贸片区吸引了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航运物流、国际贸易等产业集聚于此。截至今年4月,厦门自贸片区新增企业3.5万多户,注册资本总额超5500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数2087户,注册资本近千亿元,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显著增强。

促进航空维修产业集聚和高端延伸方面,厦门自贸片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飞机结构大修为龙头,以发动机、航空电气及其他飞行零部件维修、制造和航空技术培训为辅助的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集聚太古、波音等14家国内外知名航空维修企业。2017年,厦门航空维修产值达到132.6亿元,同比增长9%。

厦门自贸片区打造的另外一个产业平台则是区域性融资租赁集聚区,累计引进金融、类金融企业5000多家;区内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累计完成租赁飞机60架、金额56亿美元,成为全国第三大飞机融资租赁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