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海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日前,记者从市工信委获悉,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成为继电子信息产业之后,我市第二个突破百亿元产值的产业,为北海实现“三年跨越发展”目标再添支柱。

  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石化、电子信息、临港、旅游、农产品加工等8大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在各个产业的发展目标中,农产品加工业到2012年产值要达到100亿元。

  仅仅一年时间过去,北海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就超过了100亿元,提前两年“冲线”。这一目标的提前实现,体现了北海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实行城乡统筹、工农业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成果,农业发展已成为北海实现“三年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产品深加工,鼓起农民“钱袋子”

  张胜勉是北海工业园区附近的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水稻。工业园区内的果香园进入生产高峰期后,他成为果香园的一名工人,公司每天都会派专车接送他们上下班。张胜勉说:“在果香园内工作每天收入都有五六十元,我们的收入明显增加了。”

  近年来,我市走“以科技、设备和市场为保障,工业化生产为模式”的果品深加工路子,涌现了一批像果香园、百果园、田野等热带水果深加工企业,实现了果汁产业工业化生产,产品远销海外。

  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也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农民挣钱渠道多了起来,“钱袋子”越来越鼓。

  据工信委提供的数字:2010年全市种蔗面积54万亩,每亩平均产4吨甘蔗,受食糖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原料甘蔗的收购价格从上榨季的300元/吨左右调高至530元/吨以上,蔗农至少增收49680万元。广西中粮公司建成投产后,鲜木薯平均收购价由项目投产前的336元/吨提高到现在的780元/吨,每年收购鲜木薯120万吨,农民增加收入55680万元。

  2010年,北海农民的“钱袋子”工程成为一大亮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426元,完成任务105%,比增15.5%,位列广西第三。

  特色产业给力,工业化步伐加快

  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在“三年跨越发展工程”中提出:北海要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中心,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的特色种养基地,推进优势产业区域化、区域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品牌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据了解,2010年,我市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充分利用濒临北部湾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对虾、罗非鱼为重点的优势品种规模化养殖,养殖面积20.4万亩,比增5.13%;产量14.95万吨,比增6.31%;为水产品加工出口提供了优质原料,全市水产品总产量92.53万吨,同比增长3.1%,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据统计,目前北海有水产品加工企业近百家,产值86亿元,其中水产品规模以上企业32家,以洪恩、国发、正五、万景、钦国等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产值28.9亿元,占水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33.5 %。

  “农业活,工业做。随着农业产品加工水平的提升,北海农业工业化进程也不断加强。”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在过去的一年里,着力打造“126”百十亿农业产业;做强1个百亿元水产产业,壮大粮油、畜禽、蔬菜、水果、蔗糖等6个十亿元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建成万亩玉豆、万亩香蕉、万亩夏橙、万亩罗汉松和万亩设施农业等3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主要农产品基地化生产达76.6%。



 下一页#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