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创造教育公平刻不容缓8万寒门学子受益政策圆名校梦


    杨睿是来自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阜平县的一名农村学生。2014年,他的高考成绩618分,虽然比河北理工类重点线多了45分,却达不到北京任何一所211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但最终杨睿却跨过了分数的门槛,被211学校、北京林业大学录取。因为此前,他通过了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树人计划”的考核,只要高考成绩达到重点线,就可以被录取。

    杨睿的圆梦并非偶然。自从2013年5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以来,教育公平的天平正在更多地向贫困家庭的孩子倾斜。

    为了让“更多农家子弟有更好的升学机会”,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4年,这一受益人群为5万人。

    8万寒门贵子跨入名校大门

    2013年3月20日,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就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部署和要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经明确表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是本届政府的三大任务。”他说,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教育公平首先是入口公平。以大学为例,2013年5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

    具体来说,2013年将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

    此外,“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也将继续实施,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3年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扩大实施后,全国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将比去年增加8.6%。

    2013年以来,因为实施了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的“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8万“寒门贵子”跨入名校大门。

    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点”

    2013年8月2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李克强明确提出,要缩小中国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和区域这两个最大的差距,就要培养更多服务中西部和农村的人才。教育资源要向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倾斜,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

    李克强强调,无论是推进教育公平,还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关键还得靠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年从恢复高考入手抓教育,就是一项改变千百万人命运、深刻影响国家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李克强本人就是这项改革的受益者。

    李克强最后指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促进社会进步,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用好“人口红利”,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红利”。这就必须一靠教育、二靠科技,两者有机结合,使中国创造财富的能力得到巨大提升,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时隔不久,9月9日,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李克强总理来到首批承办内地新疆班教学的学校——大连二十中。在与学校教师座谈时,他又一次谈起教育差距问题。他说,要缩小城乡和区域这两个最大的差距,就必须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这样才能使发展更均衡、社会更和谐。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p#分页标题#e#

    李克强说,要鼓励更多人才到西部支教,让更多西部教师到东部培训,这不仅可以提高西部教育水平,更是扬起了一面旗帜,放飞了希望,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感到有前途、有奔头。

    这一年的12月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这次国务院的目标瞄准了过程公平,希望贫困地区的孩子同样享受有质量的教育。

    会议指出,贫困地区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治贫先重教,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既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有效途径,关乎国家长远发展。

    在这个会议上,中央和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以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兼顾其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按照勤俭办学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由省级政府统筹使用资金,因地制宜、分步逐校实施。

    会议强调,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要坚持“阳光操作”、精打细算,并与村镇调整、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严防资金浪费或被套取、挪用、截留,切实把宝贵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造福贫困地区4000多万孩子,托起他们创造未来美好人生的希望。

    “出口”的公平同样值得关注

    教育公平问题不只涉及到入口,还有出口。

    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有699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这一年也被媒体称为“最难就业年”。同年还有912万高考生走进考场。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扩招相伴相生。

    在这年5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讨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措施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

    本次会议还特别提出,开展就业帮扶,对城乡低保家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今年起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

    就在这次会议之后,李克强总理先后考察了河北师范大学和兰州大学。6月,李克强来到河北师范大学,他对围拢来的同学们说,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国家实施了就业促进计划,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学校会一直保持联系,进行就业帮扶,不会让你们成为断线的“风筝”。

    两个月后,在毕业生工作陆续有着落的时候,李克强再次来到学生们中间,在兰州大学,他说就业工作要“离校不离心”。

    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就业压力继续增大,被媒体称为“更难就业年”。这一年的4月3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与2013年一样,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举措,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一如既往。会议提出,加大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帮扶,将现行只限于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的求职补贴扩大到残疾毕业生。

    兰州大学学生处就业办公室主任李志龙所在的兰州大学在985高校中颇为特殊,毕业生生源呈现“三多”的特点:西部生源多,占总数的5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占总数的30%;农村生源多,占总数的50%。

    所以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政策特别感慨:“入口公平和出口公平都实现了,才能实现阶层的正常流动。”#p#分页标题#e#

    只要见到学生,李克强总理的聊天总是离不开公平二字。今年2月13日在贵州黎平县蒲洞村与返乡过年大学生和毕业生在侗家鼓楼围坐交流,李克强询问大家学业就业有何困难。同学们谈到助学贷款异地衔接难、还款利率高等问题,李克强表示,这是涉及教育公平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大问题。他说,国务院要研究为此专门出台新政策。

    1989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亲自选址,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诞生了。去年这所小学迎来25岁生日,师生们给李克强写了一封信。

    李克强在回信中鼓励这所普通小学的梦想,也在阐述本届政府的梦想 :“这么多年,你们锲而不舍践行一个朴素理想:让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课堂。这也是政府的职责所系,我们的努力殊途同归。贫穷固然可怕,但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更加可怕;消除贫困或难短时兑现,可创造公平必须刻不容缓。”(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