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鄱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图)


  本报南昌讯 记者袁思东报道:17日,省委宣传部、省档案局在江西省展览中心共同举办《永保一湖清水——鄱阳湖档案图片展》,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档案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全省人民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开发治理鄱阳湖、保护“一湖清水”的不平凡历程和取得的辉煌业绩。据悉,该图片展于17日至23日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参观者被展厅里的候鸟标本吸引。首席记者袁征摄

  现场

  230幅珍贵照片以古鉴今

  负责此次图片展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永保一湖清水——鄱阳湖档案图片展》共展出230幅珍贵历史照片,共分“母亲湖”、“历史记忆”、“国家战略”三个部分,运用历史照片+实物+标本+视频+音频等手段,深刻揭示了鄱阳湖形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以史释今,以古鉴今。

  据介绍,图片展全面记录了湖区人民送瘟神、治水患、兴水利的恢弘场景,生动展现了赣鄱儿女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豪迈气概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过去

  鄱阳湖曾浊浪滔天哀鸿遍野

  在历史上,鄱阳湖曾浊浪滔天,哀鸿遍野,让湖区人民饱受了刻骨铭心的困苦和煎熬。

  其中,处于鄱阳湖流域内的余江县曾遭受血吸虫病。当时的余江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身无三尺长,脸上干又黄,人在门槛里,肚子出了房。

  据史料记载,1919-1949年,余江县因血吸虫病蔓延导致42座村庄被毁灭,使1424户家庭彻底绝户(无一人生还);此外,因患血吸虫病而卖儿卖女的有215人,讨饭的人更是达到了2400人之多。

  此外,鄱阳湖区也一直是我省水灾频发的地区,古代社会对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极其有限,广大百姓深受水灾困扰。

  现在

  湖区成“生态标本”享誉世界

  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大兴水利工程、改善生产条件、防治血吸虫病、造福湖区百姓。

  为了治理水患,我省在湖区开展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和移民建镇等工作。治理后的鄱阳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5年,鄱阳湖的湖体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分别为3600平方公里和31.5%,而2008年这两项指标则达到了5100平方公里和60.05%。

  之后,不仅水患得到改善,湖区生态也得以恢复。2010年11月,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沿湖12个县、市签订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公约。

  鄱阳湖流域,正成为中国向世界出示的生态标本,江西也因拥有这样的“一湖清水”而提高了在全世界的知名度。2010年12月12日,国际鹤类基金会副主席吉姆到鄱阳湖保护区观鹤。当他看到两千余只白鹤时连声说:verygood!verygood!

  未来

  生态与经济结合,打造另一个发展样本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以永保“一湖清水”的决心,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确定了“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决策,并顺利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我省将全面启动“十二大生态经济工程”。江西要使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不走寻常路”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给全国带来另一个发展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