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连云区从源头预防“陆源污染”


  江苏连云港连云区地处北云台山脚下,境内有大小涧沟40多条,每到汛期,上游几万吨的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被直接冲入港区。而连云区连岛、高公岛、西墅等渔村“靠海生活”的渔民达4万多户,海洋污染给当地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带来了灾难。

  在连云区西墅村曾发生近海养殖场受污染之灾。所养殖的紫菜因受陆源污染而大幅减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些靠海生活的人,其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失,其中有11户养殖户失去生活来源,陷入了窘境。连云区法院受理此案后,依法判令违规排污企业赔偿损失,并发出了陆源污染近海补偿令。这只是“陆源污染”造成养殖损失的一个缩影。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从源头上预防陆源污染直接排入大海,近两年来,连云港市连云区在加快沿海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针对辖区环境容量小,陆地各水体接纳的污染物最终流归大海的实际情况,该区把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正确处理好区域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全面开展海陆统防统治。

  为此,连云区出台了“蓝天碧海绿地工程”,打响了防治污染“三大战役”,区政府与各乡街和驻区责任单位签订了环保责任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辖区内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和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实行淘汰,以“腾笼换鸟”的方式把土地收回,重新安排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工业制造业等产业项目布点,以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和新型工业化水平。

  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为减少矛盾纠纷,避免引发不稳定因素,连云区人民法院迅速建立了涉及转型升级或淘汰企业的立案、审理、执行3个环节的快速通道,主动做好各方利益关系的平衡协调工作,避免因淘汰落后产能而引发群体性纠纷,以免影响项目的开发建设进程;对符合政策规定,应当得到相应补偿的企业要求法院主持公道的,法院及时派出法官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情况,调解矛盾纠纷,避免转岗职工利益受损。

  据了解,为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连云区法院对连云区提出的非诉行政执行申请,迅速抽调精兵强将深入要求关停并转的24家排污不达标的企业,现场组织公开听证,释明法理,晓以利害,并依法裁定违规企业限期淘汰。不仅减少了向海域排放工业废水,削减化学需氧量,削减石油类污物,而且使得海滨城的港湾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为解决制约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瓶颈问题,连云区采取为社会投资“开渠”的方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同时承担风险的原则,吸引了新加坡客商投资2400万美元在墟沟建设污水处理厂,新建的污水厂铺设总长200多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涵盖连云区各乡街及 “区中园”,收集污水后进行无害化处理。设计日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6万吨,使整个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5%,城市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0%。

  与此同时,连云区在墟沟、连云等街道新建了7个垃圾中转站,年中转能力超过5万吨。在新的一年里,该区决定投资1800万元,新建一座现代化垃圾转运处理服务中心,不仅有效解决了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等问题,而且使海滨城区近20万居民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大海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

  如何让国家不再花巨资为排入港区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进行清挖,使山涧沟重现风清水碧绿水长流?处在港区端口上游的连云街道加快了重点沟段污染治理,8个社区居委会和辖区内50多家单位“一把手”都分别签订污染治理责任书,分解了57项重点环保工作,取缔了16家高污染非法经营户并对12家企业下达整改通知或限期治理,建成了重点治污项目92个,而辖内无论其大小30多条山涧沟,全都清理一新,仅是垃圾就清出了6.5万立方,还浇筑了涧沟底板2000多平方米;长则千余米、短则六七百米的涧沟,两边新建改建的300多个垃圾池(桶),方便了居民美化了环境。

  连云区委书记方韬介绍说:“我们结合打造‘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区’,建设‘幸福生态连云’,不是就治污而治污,因为这只是治标,而我们重在治本,采取结合城建、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环境保护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陆源’治理,让蓝天碧海重现。”

  连云区强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陆源污染,有效保护了海洋环境,也提升了海滨城区的城市品位,使该区成为江苏的“北戴河”,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中外投资者和游客,也促进了连云区的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朱先明 王遥骋 黄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