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面世 角力海洋战略
摘要:自全球大航海时代始,海洋便在全球性大国的兴衰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似已成为历史之必然。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会议上,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所作的政府报告中,前所未有地用大篇幅提到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指出将要编制海洋经济地图,全面部署海洋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
南都漫画:张建辉
自全球大航海时代始,海洋便在全球性大国的兴衰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似已成为历史之必然。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会议上,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所作的政府报告中,前所未有地用大篇幅提到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指出将要编制海洋经济地图,全面部署海洋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广东海洋经济区将以珠三角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加强与港澳海洋产业合作,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以粤东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以粤西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构建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
编制海洋经济地图,12个实施方案齐发
广东自古以来临海而立、因海而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伟仪在省十一届人大会议上向媒体透露,广东目前正在草拟加快海洋经济强省的规划,将会针对性做出12个实施方案,现已做出5个实施方案,分别是:广东省发展临海工业、广东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及科技实施方案、广东省发展滨海旅游业实施方案、广东省集中集约用海实施方案、广东省海洋生态保护实施方案。同时,广东省发改委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正组织社科院及地图编制单位,着手编制海洋经济地图,计划将于今年5月对外公布。
郑伟仪称,“我们提出了将着力建设海洋经济珠三角优化发展区和粤东、粤西重点发展区;积极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科学统筹开发海洋开发保护带,推进形成‘三区、三圈、三带’的海洋综合开发新格局。”
根据《规划》制定的目标,广东省海洋经济将在2015年达到1 .5万亿元,占广东G D P总量的近1/4,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到2020年全省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去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广东与山东、浙江一并被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
《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主体区范围涵盖了广东省全部海域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14个市,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8.4万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1—2020年,重点是“十二五”时期。为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还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及环珠三角地区的粤北等相邻地区作为联动区。海洋经济有望成为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协调发展的新抓手,为解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探索新途径。
2010年广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291亿元,占全省G D P的18.2%,海洋经济总量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拥有较为完整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形成了粤东、粤中、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
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浮出水面
广东将会以怎样的战略和路径来走向海洋,成为“海洋世纪”的最大赢家呢?南都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目前仍在修订中,尚不能对外公布。
省社科院一名参与上述课题调研的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广东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重要出路在于与周边省份和地区的加强合作,对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都已经有了清晰的初步定位。
譬如,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圈”,旨在充分利用香港进行专项海洋开发的国际融资。其推进策略提出,筹备成立广东海洋开发银行,该银行将作为海洋开发的地方政策性银行,首期筹措500亿人民币,通过低息、贴息、免抵押贷款等方式向从事海洋经济开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给海洋开发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并提出允许香港金融工具更多进入广东海洋开发金融市场等,以进一步发挥香港推动广东海洋金融发展上的特殊作用。
“粤闽台海洋经济圈”合作的重点领域,则是打造汕厦蓝色经济带。所谓汕厦蓝色经济带,是指从汕头到厦门之间的沿海及近海地带,这一区域的发展条件十分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汕头、厦门有良好的港口,建设好汕厦蓝色经济带,意义极其深远。汕厦蓝色经济带离台湾很近,其中汕头离台湾的距离仅180海里,仅次于福建的厦泉漳,是广东离台湾最近的地区。为此,提出推动汕头率先建设粤闽台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探索建立南澳“自由港”。学习借鉴福建争取中央批准福州平潭岛试建“自由港”的改革发展实践,争取中央批准汕头试建南澳“自由港”,试行“人员自由往来,货币自由兑换,货物自由进出”的特殊海关监管政策,使之成为汕头建设粤闽台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的重要窗口。
而“粤桂琼海洋经济圈”的重点战略目标是形成粤西、北部湾、海南国际旅游岛三个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培育湛江、茂名、北海、防城港和海口、三亚等6个海洋经济重点市,共同成为参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其中我省的湛江市也是承担桥头堡功能的龙头城市。
构建东盟10+1合作的海上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为全国海洋经济综合开发探路,各地早已经争先恐后跑项目。
以海域面积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大陆岸线的30%的湛江市为例:该市市长王中丙告诉南都记者,湛江提出构建五大产业聚集地打造海洋经济新高地。内容包括,发展临港工业,大力培育发展钢铁、石化、造纸产业集群和“115”基地,即超100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石化基地、超100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钢铁基地和超500亿元产值的国家级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滨海旅游业,打造南中国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中心,坚持新兴高端滨海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国际邮轮母港,推进海洋旅游国际化。2010年,湛江市海洋产业总产值854 .8亿元,比2005年增长83%.
另一方面积极参加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开辟一条东盟“10+1”合作的海上通道,把湛江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前沿,打造面向东盟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桥头堡”。
同处粤西临海的茂名则正在规划、打造面积1688平方公里滨海新区。茂名市发改局局长梁罗跃告诉南都记者,茂名滨海新区包括了现在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的19个镇、3个街道办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课题组还提出了“一城两核三湾十区”的空间布局总体框架。滨海新区的规划旨在引领茂名走“港口-产业-城市”的布局定位。即先建设港口,再布局产业,最后吸引人的聚集和配套,建设一座新城。
演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战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提出了一些忠告。他表示,当前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工业滨海化、滨海重化化”趋势,给海洋带来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据统计,目前七成沙质海岸被严重侵蚀,五成以上滩涂湿地丧失,国家实施监测的入海排污口中七成以上不达标。
其次,海洋科技创新与支撑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我国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贡献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高达70%.此外,涉海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压力日显。2009年我国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海洋电力三大高技术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海洋G D P的比重不足0 .3%.这些,都应该引起重视。
地理纵深
国家海洋战略启动三省率先弄潮
国家海洋战略启动,山东、浙江、广东“先试先行”。三省在这场角力赛中相继出台系列政策,为全国海洋经济综合开发探路。
浙江:大兴制造基地、交易平台
南都记者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浙江目前集中建设舟山船舶产业基地和宁波高附加值船舶及装备、温州—台州特种船舶及船用设备、杭州—嘉兴运动休闲船艇及大型船用装备等制造基地。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另一个大动作———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浙江提出以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建设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和宁波生产资料交易服务平台,设立石油化工、矿石、煤炭、粮油、建材、工业原材料、船舶等交易区,引导发展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等增值服务,推进形成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在规划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汽柴油集散交易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船舶加油补给服务中心、全国性船舶交易中心,启动建设六横国际煤炭交易中心,提升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发展水平。
山东: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资金重拳扶助
开发海洋经济,山东同样大干快上。在2011年山东省级财政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区内7市共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以后每年山东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资金都要有所增加,用于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整合省级现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列入规划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海洋产业发展。适时启动资源税改革。譬如,落实国家风力发电增值税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支持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同时提出促进海域使用权依法有序流转,创设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研究设立国际碳排放交易所,重点支持海洋减碳经济发展。
在对外开放政策上,山东在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科学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允许青岛前湾、烟台保税港区在海关监管、外汇金融、检验检疫等方面先行先试;支持外国籍干线船舶在青岛前湾、烟台保税港区发展中转业务。支持青岛口岸发展国际过境集装箱运输。
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以粤西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
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强化港澳海洋产业合作
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以粤东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