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高度剖析四川省招商新趋势


  历时四个月实地调研,社科专家为四川招商建言献策

  2011年7 月至11月,四川省政协、省招商局和省社科院相关人员组成联合课题组,分赴广东、重庆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区、江苏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高新区、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我省泸州、南充等地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四川省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情况,调研组从战略的高度,为四川省的招商引资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与对策。在原报告的基础上,金融投资报独家整理报道,以飨读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在大力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关键时期,学习国内省外招商引资的先进经验,明确招商引资的战略意义,剖析招商引资的差距,提出招商选资的实际操作建议,可以有力地推动四川招商引资更上层楼。

  战略意义:

  加强招商引资,助推跨越发展

  只有充分地认识到招商引资在四川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才能更积极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四川区域经济更好地服务。

  招商是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一五”时期,四川取得了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显著成绩。2006年至2010年底,全省累计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5472.85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7.3倍;实际利用外资179.71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5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54.04亿美元,总量跃居中西部首位;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14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66家,名列西部第一。招商引资名副其实地成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招商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拉动投资效果明显,其拉动的投资占四川省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2010年,全省招商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1.5%,对GDP的贡献率为16.6%,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四川全省累计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5472.85亿元,实际利用投资179.71亿美元,居中西部首位。2011年,全省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突破6600亿元,外商投资突破100亿美元。

  招商成调整结构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以来,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川着力引进产业高端龙头项目,大力发展核心配套项目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成功促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大发展,有力推动四川经济由重化工业型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

  “十二五”中期,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四川省第一个产值上千亿产业,“十二五”末期将成为产值过万亿产业,汽车制造业年产整车规模将达到200万辆以上,成为第二个千亿产业。

  调研结论:

  抓住关键环节,缩小开放差距

  调研结果显示,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四川招商引资在发展理念、创新精神、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招商选资、投资促进和园区承载能力、配套服务水平等关键环节,仍有明显差距。

  队伍建设差距

  三十多年的率先开放实践,为珠三角和长三角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基层招商引资干部,创造出珠三角开放经济模式和江苏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昆山台资集群、苏州工业园区等经典名作。

  反观四川省,在基层(市、县、园区)招商引资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仍然缺乏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大局观念、拥有全球竞争意识、把握全球资本流动、全球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趋势、熟悉资本运作、国际投资、产业重组和并购业务、精通商业项目谈判、谙熟招商选资工作、经济协作经验丰富的基层一线干部。

  工作机制差距

  目前,四川省还存在部分地区互相攀比招商、重复竞争引资、不顾环境选资等落后的工作机制。江苏、浙江、广东、安徽等省,上级部门都不硬性规定市(区、县)招商引资业绩目标,而是通过科学规划、平台建设、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和资源税收政策,鼓励各地区扬长避短、错位竞争,让市县和园区因地制宜,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科学自主地招商选资,努力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比如,苏、皖、浙、粤等地区政府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一靠规划,二靠环境,三靠沟通的经验很值得研究学习。

  园区建设差距

  依托园区招商引资、聚集产业是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四川省园区总量少、规模小,特色和功能还不突出,管理不够精细,园区作为招商主体的作用仍需加强。

  四川一些工业集中区还缺乏沿海发达地区那样的国际化引资、选资条件和市场化融资渠道,普遍存在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引资手段落后,选资条件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特别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盆周丘陵地区有相当多数的工业园区,建设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强,承接重大项目转移的能力较低。

  承接产业差距

  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区充分发挥地缘经济优势,就近承接苏、浙、沪转移出来的大批现代制造业项目,创新出“泛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带”的新模式。

  在招商选资、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及路径选择上,江苏太仓瞄准德国精密机械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小企业跟上海汽车整车制造业的配套合作商机,创建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德企之乡”,开创“抓小引大”、“招特引强”的先例。苏州、无锡、常州、太仓等差异化成功案例,与四川二、三线城市同质化状况对比鲜明。

  招商建议:

  坚持科学招商,提高选资水平

  为了突破长期以来影响四川招商选资的主要障碍,抓住关键环节奋起直追,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出以下建议。

  制定招商选资政策

  建议抓紧制定各方共识的“十二五”承接产业转移规划纲要,提出重点产业、重要集群、重大项目投资促进指导意见,颁布指导性、差异性、创新性、包容性的招商选资政策,明确主攻方向,统筹协调各地区产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方案,减少无序竞争,降低承接成本。

  鼓励各地区建立科学招商、科学选资、大胆创新项目推动促进机制,建立完善招商选资全流程中前、中、后台无缝衔接的工作机制。鼓励各地区利用西部交通枢纽建设、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和通讯、金融服务同域一体化带来的区位优势,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沿江、成带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区域间自由流动,形成优势互补的有序竞争格局。

  同时,根据不同功能区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用市场化、差异化方法配置要素资源,使要素保障向产业带集中、向优势产业和园区集中。并构建交通同网、产业联动、市场联体的区域经济联盟,引导四川五大经济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道路上,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区位优势的差异化特征。

  建立容错机制与人才培养

  积极探索建立“招商选资工作容错机制”,研究出台相关免责条款和包容性政策,允许各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选资工作中按照科学发展、科学招商的要求,高位求进、开拓创新、先行先试。高度重视基层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机构编制、经费保障、干部培训和交流工作,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敢于创新的基层招商引资干部。

  创新招商引资观念

  坚持 “招大引强”战略的同时,注重“招特引强”和“引小抓大”战术的灵活运用。学习江苏太仓经验的精髓,在开放大势中把握小地方的发展机遇,有“以小搏大”的勇气和眼光,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大局中寻找小地方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口。

  注重招商引资企业技术创新,注重招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有技术、专业化的工业化国家优秀的中小企业和百年老店。力争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产业的招商选资上重点突破。

  保护环境和零土地招商

  加强环境保护和集约利用土地,杜绝“两高一资”项目投资和落后产能转移。尽可能地减少土地占用量大、能耗、物耗高的投资方式,增加国际流行的并购投资项目。鼓励企业和园区更多、更好地采用“并购”方式,以商招商,零(增量)土地招商。学习先进地区“腾笼换鸟”的经验,推动四川企业走出去发展,把“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引进来。

  廖果(作者系四川省政协常委、省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