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西进”造城寻找经济新增长点


  昨日,九龙坡区区委书记彭智勇(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记者 梁杰 摄

  西进!西进!8天前,龙年上班第一天,九龙坡区召开上百人的誓师大会,吹响“再战西城”的号角,拉开了九龙坡向西谋发展的全新战略。

  那么,这一战略背后是如何考虑的?为何在这个时候推进这一战略?战略实施后,会给九龙坡和重庆带来怎样的影响?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九龙坡区区委书记彭智勇,他详解了九龙坡“西进”战略背后的五个为什么。

  为何要“西进”?

  五大因素催生大战略

  重庆商报:伴随城市化、城镇化的进程,向西谋发展是一个大的趋势和信号,比如美国的“西进运动”、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和重庆打造渝西经济走廊。今天,九龙坡又提出“再战西城”,为何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设“西城”?有何战略考虑?

  彭智勇:翻开九龙坡地图不难发现,以中梁山为界,把九龙坡分割成东、西两城以杨家坪等为中心的东城发展格局基本成型,而以白市驿、含谷、金凤、西彭、走马等为代表的西城,农村形态依然明显,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城乡差异比较突出。九龙坡要“缩差共富”,重要之举便是“填谷扬峰”,选择发展西城就是“填谷”的具体表现,这是原因之一,也是九龙坡发展的大战略。

  第二,从九龙坡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九龙坡区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值。因为,东城经济发展相对饱和,再造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而西城这边占据全区80%的幅员面积,只为全区贡献了20%GDP。数据也说明一个情况,西城这边欠发展,但潜力巨大。如果一个区域找不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找不到增加值,那么,这个区域的后续发展是乏力的。所以,九龙坡区为了弥补这一短板,选择了“西进”。

  第三个理由是,从改善民生角度上来说,西城的老百姓生活显然和东城居民还有差距。怎么改善西城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就业状态、生活质量,这是我们九龙坡区委区政府必须要做的。

  第四,从全市发展战略布局看,随着重庆全面进入“二环时代”,拉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大幕。九龙坡如何抢抓“二环时代”的机遇呢?经过具体分析发现,九龙坡90%的版图在“二环”范围内,且绝大部分是在西城。从这个角度上说,九龙坡区选择“西进”,是抢抓“二环时代”的机遇和全市发展战略的结果。

  第五点理由是,对接好成渝经济“桥头堡”,九龙坡向西发展是必须的。目前,沙坪坝、江津、璧山等区县发展都非常迅速,九龙坡必须把自己的薄弱环节发展起来,与周边区县发展更加协调一致。

  基于以上五点,九龙坡选择了西进,选择发展西城。

  为啥叫“再战”?

  保证政策投入连续性

  重庆商报:虽然“九龙西城”这一概念是全新的,但九龙坡在前面用了“再战”二字,为何叫“再战”呢?

  彭智勇:2010年,九龙坡确定为“西部建设年”,虽然提出发展西部地区,也有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明确提出“西城”这一全新概念。今年我们使用“再战”二字,一方面表明区委区政府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政策和投入的连续性。

  重庆商报:“再战西城”你们经历了怎样的思索过程?

  彭智勇:提出“再战西城”这一概念,我们前后花了3个月的时间,对这个区域进行调研、分析。起草了几份文件,内容包括为什么要抓西部、现状什么样、我们要达到怎样的目标、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可以说,起草文件过程就是调研和达成共识的过程。

  重庆商报:3个月的时间主要精力用在哪点?

  彭智勇:主要是这一板块发展的顶层设计问题,包括制度创新和机制、体制的突破等。

  重庆商报:“九龙西城”体制机制方面有哪些突破?

  彭智勇:有很多方面的突破,比如,我们成立了九龙西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简称九龙西城管委会),由区委常委赵勇出任党工委书记兼主任。九龙西城管委会受区委、区政府委托,代管九龙园区、西彭铝产业区党工委、管委会等园区管理机构。九龙西城内各镇人民政府负责各自辖区的党务和社会事务工作,各园区管理机构负责各自辖区的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工作。相关镇政府和园区管理机构接受九龙西城党工委、管委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建设管理工作的统揽协调、督查督办;涉及整体长远发展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重点投资项目和结构调整等重要经济事项,须向九龙西城管委会报告。

  在对园区与镇的目标考核指挥棒上,今年将会有很大改变,按照“三进三归”的原则,产业规划、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进入园区具体施行;党建、社会管理、为园区服务则将回归为各镇的主要工作职责。

  今年在考核体系中将会加大镇对园区服务的考核力度,同时也会健全完善让镇共享园区发展成果的相关机制,形成镇与园区分工明确、互相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方便中梁山以西企业和群众办理手续,在成立九龙西城管委会当天,成立了九龙坡区行政服务中心九龙西城分中心,巴福、陶家、西彭等西部各镇企业办理建设程序审批手续,老百姓办医保、社保、计生、农房改造手续等等,都不用再“长途跋涉”地穿越中梁山了。

  产业怎样布局?

  高新引领 工业西移

  重庆商报:我们看到,九龙西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挂牌当天,总投资58.3亿元的十个项目集中开工,主要涉及基础设施等项目,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来看,基础设施是“骨架”,产业发展才是“肉”,我们在西城区域将如何“装肉”?

  彭智勇:兴区必先兴业,强区必先强基。九龙坡是全市的工业大区,工业是立区之本。在我们提出的“东兴都市、西强工业,城乡统筹、两翼齐飞”的“十六字”战略中,西强工业,就是以“再战九龙西城”为契机,在西部突出高新引领,顺应工业西移、资源西聚的趋势,以高新区拓展区为“主战场”,撬动和引领工业经济迈向集群化,形成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业、铝加工三大千亿级产业发展局面。比如,将九龙园区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彭铝产业区建成中国铝加工之都;金凤电子信息园建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通过三个特色园区建设,实现再造一个九龙坡区工业经济。

  将产生啥影响?

  成渝经济区“桥头堡”

  重庆商报:站在全市来看,九龙西进与渝西片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请您分析一下,九龙西城建设对渝西有何影响?对全市意味着什么?

  彭智勇: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放大一个层面来回答,我认为“九龙西城”的大开发、大建设不仅面向的是渝西片区,更为重要的是面向整个成渝经济区。

  “九龙西城”处于长江发展带与成内渝发展带的交汇处,是长江发展带的中心点,是成内渝发展带重庆核心的起点。而这两条发展带组成的区域是成渝经济区最核心、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据统计2010年成内渝发展带GDP总量达到11835亿元。所以说,“九龙西城”的区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谓成渝经济区西向发展的“桥头堡”,对渝西地区产生重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更能为全市助推成渝经济区开发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推进全市的“二环时代”战略上,对全市产业的布局、新经济增长点的树立、人口的分流与分散,都有很大的好处。本报记者 秦勇 杨玥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功能建议
 
ctrl+enter快捷提交
 

添加辩论话题

辩论主题:
正方内容:
反方内容:
  • 查看最新
  • |
  • 查看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