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加快建设海西城市群


        3月6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议开始前的一首清丽婉转的南音唱腔,让媒体记者顿时放松了紧绷的神情。
       “十二五”开局之年,福建省迎来“开门红”。国务院相继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正是这样的区域规划战略利好,让各路媒体对于福建省的发展动力和动向倍加关注,早早地在会场内占据有利位置,便于记录和提问环节的采访。
        区域规划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毋庸置疑。上述两个《规划》、一个《方案》的接连获批,将给福建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十二五”开门红
       “十二五”开局之年,福建省迎来了区域规划战略的巨大利好。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同意平潭实施全岛放开,在通关模式、财税支持、投资准入、金融保险、对台合作、土地配套等方面赋予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政策。
        两天后的12月17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157号),正式批准《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自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就已给福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强劲动力。2011年福建全省生产总值17500亿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7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8779元,增长18.2%。实现了福建省承诺的“3个12%”的目标。
先行先试推进开放
        2011年,福建省积极引进“港澳台侨外”大企业,全省对接央企、民企、外企项目1779个、总投资2.5万亿元。进出口增幅居全国十大外贸省市首位。
        厦门“9·8”洽谈会的经贸活动成果颇为丰硕。在2011年的投洽会期间,福建省共签约项目59项。其中,外资项目52项,总投资59.1亿美元,拟利用外资32.2亿美元。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有17项,总投资43.1亿美元,拟利用外资22.3亿美元,占签约外资总数的69.3%。
        在吸引外资的同时,福建省在城市建设上也加大了投资力度。积极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以及小城镇建设,同时加快建设城市群。
        按照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将加快建设海西城市群。发展壮大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等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培育发展中小城市。支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建设成为区域次中心城市。
        对于欠发达地区,设立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加大中央资金的扶持力度,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据统计,2011年福建省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大幅升高,达到2402.61亿元,同比增长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