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去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四个必须”和“三点希望”,深刻回答了“办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办好高等学校”这个根本问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从高等教育发展内涵出发,着眼质量提升、推动内涵发展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发展思路、政策举措、改革试点,无不以全面提高质量为主线,一系列极具创新意识的新实践、新探索在各地各高校生根发芽。
  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多种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宽专交”和“精深通”并行,近一年来,各地各高校不断探索新模式,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服务社会为契机,多种途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2011年起,浙江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自动化、信息工程等4个专业的学生们面临一项新挑战——长达3至6个月的专业实习。“实践缺位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实习学生由专业院系和实习单位配备双导师,分别在科研和实践能力上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措施。”哈尔滨工程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制定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门收集了本专业国家专业委员会和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毕业校友等多方意见,召开专业行业专家咨询会100余次,提出“基础宽厚、专业突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设置理工、经管、人文和外语四个大类和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专业选修平台三个平台。
  一个“点”上的创新做法,往往引发一场“面”上的综合改革。在上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改革引起社会关注。自2010年起,上海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统一实施了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接受培训者既是住院医师又是硕士研究生,截至目前,在招录的3827名住院医师培训对象中,有702人同时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现如今,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全面推开,工商管理、工程硕士和公共管理等专业学位类别,均已建立市级实践实习示范性基地。
  提高实践能力,教师队伍是关键,实践基地是基础。北京理工大学重视组建实践创新指导教师队伍,设立“优秀创新实践指导教师奖教金”,并通过评选年度校内十佳创新实践项目、教师工作量倾斜、实验系列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的人事制度等政策,鼓励一批有多年实践经历和热心实践创新教育的教师积极投入实践教学。目前,该校逐渐形成了以罗庆生等教师为主要骨干的10多个大学生创新指导团队。
  江西在本科院校开展了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建设工作,建设12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涵盖理、工、农、医、文、经、管等学科门类,其中8个进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行列。同时启动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的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的建设经费,建设20个专业技能实训中心。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和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高校加大了投入,提高了实验教师队伍水平,推进了实验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优化学校小环境,更离不开社会多方支持的大环境。2010年国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政校企合作突破高等工程教育的瓶颈。2011年,学校与克拉玛依市政府及其驻地企业联合成立了工程师学院,还与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和大港油田等企业合作建立了4个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有效解决学生实习实践可能衍生的各种问题。
  最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所“985工程”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行强强联合,导师互聘、学分互认、协同创新,共同打造武汉高校“同城双星”。这是湖北创新校际、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体制的一个标志性举措。2011年7月,该省17所开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高校还与近20家省内重点化工企业携手,成立了“湖北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以行业为纽带,深入推进校校、校企合作,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如何对接现代产业集群,强化学科群的集聚效应?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的学科专业与战略产业联盟应运而生。
  浙江接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浙江省高校海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省域内涉“海”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发展,通过扶植、共建、引进等多种形式,使浙江成为国内涉“海”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新高地,服务和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基地。
  福建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任务,努力形成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工艺美术等7个产业人才培养专项规划实施以来,共培养了产业相关专业急需紧缺人才约5.95万人。今年还新增本科专业69个、专科专业73个,增设了一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联网工程、工业设计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