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智谷”劲推“中国创造”
2011年6月18日,对于自贡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四川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启了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区奋力发展的崭新纪元。至此,继成都、绵阳之后,自贡成为拥有全省第三家国家级开发区的川南经济重镇。
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以来,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加快各类要素聚集,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发展任务后,自贡高新区正迈出"十二五"的坚实一步,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促进成渝经济区域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贡献出自贡的力量。”自贡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曹俊杰如是说。
从无到有 敢闯敢拼
荒野山坡中蝶变出创新基地
1992年,在举国上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热潮中,自贡高新区成立。20年的艰苦奋斗,敢闯敢拼的自贡高新人,走出了不断跨越的成功之路,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自贡高新区像是一列奔驰的列车,呼啸向前。
“十一五”期间,这里实现了川南首个百亿工业园区的突破,这里让南湖生态城开发的图纸变为美丽现实,这里成为了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2009年,自贡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产值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6亿元,成为川南首个超百亿的工业园区。
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田野山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20年间,一座开发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宜业、宜居、宜品”新城区已在盐都之南崛起。作为“自贡市改革开放的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区、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今天的自贡高新区,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新材料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和全省六大产业园区。
“十一五”以来,自贡高新区通过完善园区功能、增强产业承载能力,鼓励扶持主导产业发展等措施,培育并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尤其是近年来崛起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更是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产业规模增长势头强劲,潜力巨大。
近年来,自贡高新区不断优化辖区环境,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入,已成为自贡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目前,高新区有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6户,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6.7%,创新型试点企业32户。2007年至2011年,自贡高新区完成并登记的重大科技成果共72项,成果转化率达98%。
综合实力 川南第一
新兴产业全国独树一帜
通过20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飞速发展,自贡高新区成功实现了“二次创业”,发展道路实现成功转轨,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规划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实现托管面积36平方公里。板仓工业园区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特色支柱产业聚集壮大。
“十一五”期间,自贡高新区以建设川南第一、全省一流园区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和开发力度,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拓展工业园区承载功能,壮大规模,园区建设实现从无到有,承载能力由弱变强。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成功实现园区化、集中化,功能布局逐步优化。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引入园中园和业主制开发建设模式,布局发展了华融工业园、川南中小企业创业园、返乡兴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一大批特色型园区。
工业发展向工业园区高度集中,产业集聚力显著增强。园区入驻企业由2005年的20户发展到2010年的130户,增长5.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9户,比2005年净增39户。长征集团、华西能源、川润股份、中友机电、长城硬面材料、大西洋焊接材料等一大批重点企业纷纷集聚到工业园区。通过明晰产业定位,完善产业规划,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机械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集中度达到80%,成功培育了第一家上市公司川润股份,引进了四川立能等一批新材料优势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节能环保、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产业结构逐渐趋向高端、环保,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2009年在工业总产值首次实现100亿元,2010年超过200亿元,2011年完成300亿元,工业经济发展活力逐步显现。
5年时间,高新区已建设成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省六大重点产业园区之一、四川省“1525工程”特色园区,拥有全省53个省级开发区及川南地区中的国家级科技孵化中心,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百亿园区”的目标提前实现。
记者拿到的一组数据显示,自贡高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4.7亿元,是2005年的6.3倍,年均增长44.3%,对全市的贡献率从4.2%跃升到38.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2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214亿元,增长17.8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4.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3倍;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1.2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亿元,是2005年的15.5倍。自贡高新区在全省56个省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第五,跃居川南第一。
自主创新 科技为先
打造西部老工业基地振兴样板
去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根据国家高新区的建设要求以及自贡高新区所肩负的推动本地区、四川省乃至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自贡高新区确定的发展定位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建设特色高科技园区为目标,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特色高科技产业,通过5年,使自贡高新区成为科学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体制创新实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科技成果转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成为自贡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发挥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成渝经济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样板。
据自贡市副市长、自贡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任远透露,为认真贯彻自贡市“工业强市”战略,发挥高新区在产业集聚集约集中发展方面的作用,打造区域产业发展高地,建设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较强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自贡高新区在川南率先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了创新创业引导资金、工业发展引导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积极引导科技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通过政府优惠转让土地、政策性补贴等手段将川南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国内炭黑工程研究领域权威机构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等一批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引入高新区发展,搭建高新区公共技术平台体系,与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院校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等,实现了全市乃至川南地区创新资源在高新区的有效集聚。截至2010年底,全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1家,有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省级技术创新联盟。国家级炭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5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修订28项,制定行业标准23项。近3年,高新区企业共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16项,累计申请专利数达400余项。2010年底,高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同时,自贡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重点引进一大批在规划、金融、管理、财务、通讯等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近年来,高新区累计从国内外引进博士以上优秀科研人员80余人,其中90%以上集中在机械、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的研发领域。通过自贡职业技术学校、自贡职业培训学院等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培训新型技术工人。
目前,自贡高新区已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科技服务机构为纽带、以政策法规和制度创新为保障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服务机构能力较强,满足了企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目前高新区拥有全省53个省级开发区及川南地区中唯一的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在机械、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上,长征机床、川润动力、自贡硬质合金、中橡炭研院等主要骨干企业、研究院所在大型电站锅炉、精密数控机床、智能润滑液压成套设备、硬质合金及钨钼深加工制品、专用炭黑成套技术及设备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在长期的自主创新中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异军突起,循环硫化床锅炉、余热发电锅炉、生物质能锅炉、CNG压缩天然气成套设备等节能环保产品在国内外同行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节能环保产业链,在四川乃至全国独树一帜。
“我们将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贡高新区负责人介绍,高新区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投入技术创新项目,支持企业新引进的领军性人才,同时高新区将与市内职业技术学院(校)、职业培训学院(校)、技工学校等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为园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等。对企业与上述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培训所需技术工人的,或培训再就业困难人员后在企业新就业的,高新区将给予培训机构一定的补助。
按照自贡市委、市政府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高新区将积极实施开放战略,站在国家高新区战略布局层面,主动承接成渝经济区、全国、全球产业,建设充满活力的国家级高新区。
“十二五”期间,自贡高新区将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充分发挥外向示范作用,成为扩大开放的“试验区”和“排头兵”。通过外引内联,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内外双向辐射功能,参与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经济合作,加快经济对外接轨的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大经贸新格局,并切实加强与川南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按照经济战略腹地的建设要求,以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经济次高地中心地位为目标,加强与川南城市之间的产业互动、功能互补,形成紧密型区域经济合作体,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自贡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曹俊杰介绍,自贡高新区具有较好的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基础,具有极强的特色产业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自贡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成渝经济区域规划的实施、对四川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都将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建成区域科技创新高地重要载体
自贡市科技局局长杨洪春阐述高新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在自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牌之际,自贡市科技局局长杨洪春就该区未来发展前景接受了四川经济日报记者的独家采访。他表示,自贡国家级高新区正式挂牌是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层面后,在区域经济发展体系中增强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在成都、重庆两个核心极以外又增添了一支重要力量。自贡可与成都、重庆成“三角形”发展形态,为带动成渝经济区腹地周边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杨洪春认为,自贡国家级高新区正式挂牌,对自贡、四川乃至成渝经济区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自贡市科技局将按照科技部对国家高新区的要求,在省科技厅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围绕新时期国家高新区的使命责任,结合自贡所具备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在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完善孵化加速体系等方面加强对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协调、指导和服务。
把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要素,培育一批能支撑自贡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群,引导创新要素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引导现有国家级、省级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规划、培育和再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产学研资政”合作的新模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杨洪春最后表示,自贡市科技局将加大协调、指导和服务,努力把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平台和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智”造高新
20年前,自贡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
在自贡人的深情凝望下,6.42平方公里起家的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发展成为四川南部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中部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风向标和领跑者。
今天的自贡高新区,综合实力跃升至国家级高新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高楼林立取代阡陌农田,冷僻乡间蜕变为一座科技新城……
上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增长极理论时,绝对无法想象,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深处中国西部四川的腹地,会崛起一个对川南腾飞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增长极自贡高新区,其焕发出的巨大经济能量所产生的蝴蝶效应,甚至搅动了欧美等一些尖端产业领袖的心。
长征集团、华西能源、川润股份、中友机电、长城硬面材料、大西洋焊接材料等一大批产品都出口国外,占据着国际主导产业地位。
在自贡高新区内,引来众多高新企业云集,被外界解读为“川南智谷”。如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块闪亮金字招牌使其“含金量”骤然提升,与成都、重庆成“三角形”发展形态,形成川渝科技“金三角”,引发“泛自贡”区域化效应,并将形成整个川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助长自贡成为我省科技第四极。
自贡高新区持续保持科技创新大投入,不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环境,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截至2011年底,高新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6户,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比例达66.7%,创新型试点企业20户。
今日,在当年寂静的山村中崛起的“宜业、宜居、宜品”新城区已达30平方公里,该区已成为“自贡市改革开放的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区、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未来,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贡高新区必将带动自贡工业,乃至社会经济全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