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一池春


  厦门创业园视人才工作为责无旁贷、一以贯之的主业,迅速从窗口、试验田崛起为实现厦门火炬高新区“515”计划、厦门市“双百计划”和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计划的排头兵,以龙舞一池春的豪迈气势担负起了领军人才创业孵化和培育的历史重任。
      乐文  
  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曾用以下3个维度来刻画一个社会的文明化程度:创造性、团契性、群体规模。在当今中国,日益成为政府工作重心的人才工作,正是这样一项旨在迅速提升社会文明化程度、加速经济发展与科技产业化进程的举足轻重、意义深远的工作。
  与这3个维度相对应,厦门创业园视人才工作为责无旁贷、一以贯之的主业和企业孵化的最高追求,通过制度安排带动制度推进、发展平台带动人才发展、孵化实力带动企业实力,精心建设、打造人才政策环境和企业成长环境,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方面年年取得新突破,培育出了2位中央“千人计划”创业型人才、10多位省级高层次人才、两个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20多位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迅速从窗口、试验田崛起为实现厦门火炬高新区“515”计划、厦门市“双百计划”和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计划的排头兵,以“龙舞一池春”的豪迈气势担负起了领军人才创业孵化和培育的历史重任。
  政策“梅为春意”:制度安排带动制度推进
  在厦门创业园管理者看来,人才工作绝对不是一般的行政工作或工作手段,而是他们责无旁贷、一以贯之的主业。
  过去10年,从搭建一个好的人才机制着眼,从抢抓创新创业人才着眼,厦门创业园和兄弟单位共同努力推动,厦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留学人员和科技人员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与配套的政策支持系统,这些政策法规包括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的我国首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境外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办法》、《厦门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和《厦门关于加快建设海西人才创业港大力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等。2011年以来,根据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增创人才政策新优势、增创人才服务新优势、增创人才创业新优势”的指示,厦门市更是完善了以吸引领军人才为核心的“抢抓人才,争创优势”的顶层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使旨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双百计划”得以连续大力推进。
  2009年7月,作为厦门市人才工作先行者的厦门火炬高新区被确定为福建省惟一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开始全面推进“515”计划。厦门创业园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承接主体,厦门创业园下属科技企业加速器是领军人才主要落脚点。到2011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已接受100多位海外领军人才的申请,举办“515”领军人才答辩会4届,总计筛选、引进领军人才19位,其中2位最终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创业型人才:入孵翔安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厦门嘉裕德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少棠,成为厦门市和福建省首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创业型人才;入孵厦门创业园伟业楼的智恒(厦门)微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郑政,获选第七批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目前,福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创业型海外高层次人才仅3位,厦门创业园就占了2位。
  除了以上2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其他已落地厦门火炬高新区“515”领军人才项目,无一例外全部进入厦门市“双百计划”。出于对厦门火炬高新区和厦门创业园的认可,几乎所有厦门市“双百计划”入才都把厦门创业园视为创业首选地。
  人才“砚池水满”:发展平台带动人才发展
  平台驱动是厦门创业园人才驱动、空间驱动、平台驱动、项目驱动、资本驱动、品牌驱动六大“驱动战略”之一。
  厦门创业园于自身发展的第二个5年在全国率先建设光电子专业孵化器和台湾学者创业园、全国留创园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第三个5年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之一;2007年在全国较早开始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2010年取得一年孵化出两家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业绩。在原有加速器试验基地的基础上,由厦门创业园自行筹资建设的加速器新园区又于2011年年底正式破土动工,工程竣工后厦门创业园将拥有6.3万平方米、同样可以跻身全国前列的科技企业加速器。
  厦门创业园先后争取到国家部委多项大额扶持资金,高效完成了商务部厦门光电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技部厦门光电产业中小企业孵化及公共服务平台、海峡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等多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厦门创业园还努力完善投融资服务平台以实现资本驱动。在项目申报方面,辅导园区企业申报项目520多个,获得各级政府科技立项约3亿元,其中国家级立项1.5亿元;在吸引社会投资方面,积极为企业股权融资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获得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超4亿元。
  在公共技术平台支撑下,厦门创业园已先后累计引进科技型初创企业800多家,引进国内外高科技创业人才1000多人,其中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400多位,博士和硕士创业者比例超过90%;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引进了大批台湾籍专才,光电子专业孵化器则引进多位全国顶级LED专才。
  在201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福建省第一批58名“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5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中,厦门创业园有7位创业者和1个创新团队获此殊荣,另有5人被评选为海西创业英才;在2011年厦门市首批认定的“双百计划”人才中,厦门创业园有15位被认定为领军型创业人才,1位被认定为创新类海外高层次人才;在2012年厦门市第二批“双百计划”人才中,厦门创业园又有6位入选;超过一半的“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已落户或确定落户厦门创业园。
  众多企业管理者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嘉奖:劳莘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蓝伟光、黄清文荣获国务院侨办全国首届百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林珊荣获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称号;李金华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优秀创业奖…… 
  企业“龙步青云”:孵化实力带动企业实力
  2012年,厦门创业园在孵企业数接近500家,拥有孵化场地面积39万平方米。
  厦门创业园在全国首创了“以企业孵化为基础、以产业孵化为导向、以价值孵化为归依”的轮次孵化模式,园区建设、孵化规模与孵化业绩三位一体,齐头并进,在孵化器与专业孵化器并行、与科技企业加速器接力、具有强大轮次孵化培育服务功能的“孵化+加速”的联动发展中独树一帜。
  厦门创业园毕业企业超过300家,60%留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发展,30%到厦门其他行政区发展,另外10%左右到厦门以外的城市发展。90多家毕业企业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及思明、湖里、海沧、集美等行政区购地建厂或购买新的办公场所。
  厦门创业园所孵化的企业,有15家年产值超亿元,80多家产值超千万元,90多家企业被认定为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占厦门火炬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的一半,相当于厦门一个行政区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园区企业申请专利200多项,10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以及福建省及厦门市技术创新立项支持;累计有418位留学人员共创办了415家留学人员企业,已形成光电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与资源再利用等优势产业雏形,初步显现了上级政府所期待的产业引领作用。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厦门创业园有5家企业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5家企业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乾照光电入选福建省重点培育的50家行业领军企业;毕业企业三达膜、巨龙软件被评为福建省创新型企业;弘信电子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已经行走于科技创新前沿、遨游于资本市场之巅、雄居全国行业龙头地位的,是厦门创业园2010年前上市的3家在孵企业: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的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1年200家中国潜力企业榜上,乾照光电和三维丝分别位列总榜单第15位、171位。
  2011年以来,厦门创业园又有10多家企业向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起集体冲刺,包括以瑞之路(厦门)眼镜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7家厦门火炬高新区“新三板”备选企业和同样数量的其他类型高成长企业。“十二五”期间,这些企业中还将可能有2-3家成功上市。
  在“科技沃土,创业家园”这一全新品牌理念的引领下,身为“人才创造力孵化器、团队战斗力加速器、创新源动力路由器、企业成长力推进器”的厦门创业园,将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福建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厦门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厦门火炬高新区争创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过程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