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终于来了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终于来了
  常德,目前可以借助的重要发展引擎

  随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的正式启动,我们期盼已久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终于向我们走来了,虽然姗姗来迟,但对于常德来说,却是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机遇。

  在湖南的区域经济发展版图上,4大经济板块有3大经济板块包括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建设、武陵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洞庭湖地区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腹地,是我省第二大经济体,岳阳、常德为湖南第二、三大经济城市。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已步入由增长极向腹地延伸、向多点支撑转型的新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打好洞庭湖这张湖南最响的名片,争取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湖南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推动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和构筑长江黄金水道发展轴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就被纳入了“3+5”城市群,但和长株潭三市相比,常德真正能享受到的国家优惠政策非常少,加上我市不属于大湘西开发和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也只涵盖了石门一个县,我市在省内几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位置不明显、不突出,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与省内其它市州相比,常德竞争力在减弱,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市目前可以借助的重要发展引擎。

  这将是一个怎样的生态经济区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定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将建成一个四合一的“区”。

  以粮食安全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引领区。湖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稻谷、水产、油料、蔬菜等是全国重要生产基地,标准农田面积接近全省40%,具备率先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规模农业的良好基础。从粮食生产看,洞庭湖区在全国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9大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之一。

  建设以水安全为重点的生态经济示范区。洞庭湖区是全国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区,它关键是水生态,因为从洞庭湖地区的定位和优势来看,它最大的资源是水资源,最大的特色是“一水三地”,所谓“一水三地”是指湖水、湿地、耕地和绿地。同时,它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特别是鱼类和鸟类,洞庭湖地区的生态区位和功能不可替代。湖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极富地域特色、极富品牌价值。后三峡时代洞庭湖区水生态危机日益突出,我们常德一部分区县正逐渐由多水地区变成缺水地区。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可以着力发展湖区生态旅游、打造滨江临湖特色产业集群、延伸布局长江经济产业带,形成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建设以水陆联运为重点的大宗农产品物流集散区。湖区水网密布、水运发达,同时处于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群腹地、主要消费市场过渡地带。通过完善流通、构建市场、仓储加工,可以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农产品、水产品供应集散基地。

  建设以两型发展为重点的四化协调先行区。湖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薄弱,工业和城市建设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湖区经济发展步伐缓慢。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就是要在充分发挥农业和生态优势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积极探索传统优势农业区和生态经济区“四化”融合发展的路子。

  如何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和城镇体系

  按照创新发展思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将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主要从两个层面优化时空布局,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和城镇体系。

  一个层面,是环湖的岳阳、常德、益阳区域三个中心城市,充分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加快构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构架,最重要的是交通和骨干工业的对接。

  另一个层面是在湖区县域内,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突出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二三产业,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围绕两个层面的建设,将突出大力抓好交通、国土、水利、现代农业和生态等五大建设。主要是建设环湖高速公路,加快实施江湖连通工程,加强国土整治工程,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加强生态治理和生态旅游开发。

  科学编制规划是当务之急

  规划是建设的指南。推动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前当务之急就是通过科学编制规划,明确我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重大项目,通过加强与省及其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努力争取省对我市在发展定位、重大建设项目上予以支持。

  全省的规划范围包括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及长沙市望城区,共25个区县(市),总面积4.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88万。我市的规划范围包括所有县市区,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石门县虽然不属于传统湖区,但仍作为自然延绵区一并划入。规划以2011年为基期年,2020年为目标年(重大事项展望到2030年)。

  完整的规划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体规划,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提出我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重点和措施,强化空间指导与约束功能。二是专项规划,包括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农业、旅游、国土、工业等8个专项规划,以后根据发展需要编制其它专项规划。三是重大建设项目,突出围绕水利保障、综合交通、现代农业、生态保护、湖区旅游、现代工业等方面,策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建立高标准的项目库,积极争取进入省和国家的规划范畴。

  我市规划编制的重点为“334”工程

  三大功能分区。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生态保护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依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现状和开发潜力,界定区域功能,明确发展方向。每个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的土地、环境和人口政策,采取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以利于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目标。

  三大生态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洞庭湖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利用湖区地势平坦优势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打造粮、棉、油、果蔬、畜禽、水产等“洞庭湖生态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群,将洞庭湖区建成全国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努力缩减资源和环境代价,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有湖区特色的旅游业,突出亲水特色,将桃花源、柳叶湖、岳阳楼等景区串点成线,打造“八百里洞庭游”品牌。同时,挖掘文化底蕴,开发特色文化产品,实现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大支撑体系。一是强化生态环境支撑。实施沿湖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最大限度地减轻洞庭湖的污染负荷。实施重要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加大水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压减珍珠养殖面积,严格控制投肥养鱼,保护水体水质。二是强化交通支撑。着力构建环湖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常岳高速、石长铁路复线、桃花源机场等项目建设,尽早启动安慈高速、长益常、黔张常、常岳九铁路等项目;启动沅澧两水航道疏浚和码头建设,拉通湖区水上交通干线,恢复湖区水上运输通江达海局面。同时请求省里加快建设“环湖大道”,将湖区各市和重要县、镇串联起来,使其不仅成为交通要道,更成为景观大道、生态大道。三是强化水利支撑。进一步加强防洪治涝工程建设,提高重点垸和一般垸防洪标准,实施河湖疏浚、退田还湖、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同时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努力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四是强化城镇支撑。加快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尽快把我市建成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加快县城发展,完善小城镇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梯级发展布局,增强发展的传递力,避免区域内部形成塌陷。
来源:常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