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江津超出你想象


江津区位图副本
    (重庆晨报首席记者 肖庆华 4月5日 报道)2011年8月16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江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11]24号文件),提出“六个定位”,“一大目标”和“七项任务”,到2020年,把江津建成“双百”现代化大城市。
    在《决定》中,市委市政府对江津明确“六大功能定位”,即“四个重要、一个支点、一个示范区”:要努力把江津建成主城重要的卫星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渝西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市重要的产业基地、成渝经济区战略支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一主一副一组团
 城区面积将扩大一倍
 多年前,如果一个江津人说自己是“城头”的,大家都知道他是在几江镇。但如今,也许会有人细问是在德感、双福还是支坪。这就是未来江津中心城区城市架构,“一主一副一组团”,即几江-德感主中心和双福副中心、支坪组团。
 区发改委副主任叶文雄说,目前江津城区面积为48.5平方公里,接近目标(百平方公里)的一半。江津将依托几座长江大桥,一江两岸同城发展,组团发展。
 “几江-德感主中心,其实还包括了建设中的滨江新城(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也就是通泰门码头正对面的中渡街位置。”叶文雄说,滨江新城将成为未来的行政和金融中心,一座中渡大桥将整个主中心连接起来。
 江津区规划局副局长田文楷介绍说,按照城市总体布局,几江和德感共同构成江津中心城区的核心。几江是江津的行政、商业、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德感是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和江津新的居住拓展区。而双福副中心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和居住主要拓展区,与九龙坡西部新城共同建设信息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支坪组团是以居住为主体的综合功能区。
 “一主一副一组团”城市形态,凸显“一江两岸”的大城市格局,其主要发展方向是“北拓”,全面融入重庆主城。
 在重庆轨道交通规划中,即将开工建设的5号线从西彭进入几江,穿过东部新城和遗爱池商业中心,到达滨江新城核心区。5号线、7号线、12号线在江津境内形成环线,力争3号线延伸至几江,城市各功能组团有机相连,与重庆主城实现了无缝对接。
 同时依托外环高速,以“九江大道、西江大道、津渝快速通道、南北大道、津马路、粉房湾迎宾长江大桥、几江大桥、江津长江公路大桥”等“五路三桥”骨架道路网络,搭建起融城快速通道,实现“半小时江津”,形成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框架。
 完善功能提升品质
 8年后的山水园林城市
 “在完善城市各种功能的同时,城市品质将随之提升。”叶文雄说,江津依山傍水,是典型的半岛,拥有江水、江景、江城的天然优势,“具备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各种条件。”
 长江迤逦而至,在这里完美地划了一个“几”字,这就是几江的由来。“几江三面环水,一面靠山。”68岁的旅游局退休干部邹鸿光,对江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有自己的想法。
 “艾坪山就在几江的中心位置,这就叫怀中抱月,中间开花。”邹鸿光说,作为中心绿肺的艾坪山公园,可辐射整个几江半岛。邹鸿光任职旅游局副局长期间,走遍了上海至宜宾的长江沿岸,“还没有找到一条可以和江津滨江路媲美的,就像一条随着江水环绕的绿色走廊。”
 目前,江津全区森林覆盖率40.5%,成为市级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宜居宜业典范区,其中滨江大道还获评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8年后(2020年),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非常漂亮的山水园林城市里。”叶文雄肯定的说。
 到2015年,江津中心城区人口达到7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50亿元,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江津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全面建成现代化大城市。这是未来十年,为江津制定的综合性、战略性发展目标。
 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这是对“双百江津”最直观的解释。但未来的江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仅仅靠数据来支撑是不够形象的。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和普通市民,听他们讲讲江津的过去和现在,再一起展望未来双百江津的模样。
 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
 未来的江津超出你的想象
 百平方公里城区
 “一主一副一组团”全面融入主城
    到2020年,江津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全面建成现代化大城市。这是未来十年,为江津制定的综合性、战略性发展目标。
 这意味着江津的城区面积将在现在的基础上扩大一倍,而随着轨道5号线、7号线、12号线在江津境内形成环线,江津与主城的距离将越来越短,实现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