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区域经济竞相发展步入战国时代
新华网西安4月6日电(记者齐湘辉 冯国)种种迹象表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从当初的东部地区率先“领跑”到目前东、西部地区良性互动、竞相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已步入“群雄竞逐”的“战国时代”。
正在此间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即以“扩大区域合作、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这个原本一般性的省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已成长为东中西部合作互动长效机制的载体、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平台,吸引了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海外客商参会。
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张宝通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东西互动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固然包括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无偿对口支援,但是更主要的是按照市场机制,以企业作为互动的主体来进行合作,以各自的比较优势,共享社会分工的利益,让各个区域经济体共同实现多赢,优化了全国的生产力布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他指出,要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中国陆续出台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但中国地域范围广大、地理差别明显,为了使这些战略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的成效,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批复了涉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横琴新区、安徽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的10多部区域规划文件。
在东部地区资金密集,投资门槛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起步略晚、市场广阔的中西部地区意味着更高的利差和更多的机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转移项目。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以及二、三线城市的投资案例在逐步上升。其中传统行业、能源化学、医疗健康、农林牧渔等中西部特色行业成为投资的热点。
在本届“西洽会”上,韩国-中国陕甘宁经济合作洽谈会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就在本届西洽会举行前不久,韩国三星(微博)电子株式会社宣布将投资300亿美元在西安建设以研发生产世界先进水平闪存为主的半导体工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引进的最大规模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红专表示,三星项目最终花落西安,主要是看重西安密集的高校资源,以及丰富的电子信息人才和企业。同时,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也是三星青睐西安的重要原因。
专家认为,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先发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如今,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布局下,中西部地区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今后将会成为新一波经济发展浪潮的重要战场。
长期研究中国西部经济的西北大学教授姚慧琴说,对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来说,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更需要基于自身资源和综合实力,踏实进取,使区域内部经济和和社会保持协调发展态势,各项发展指标适度均衡,同时,善于抓住每一个发展的机遇,并通过合作、交流创造一些自我发展机会,逐步实现自身经济地位和竞争力的提升。
为进一步加强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的支持与合作,从上届“西洽会”开始,实行由东部、西部各一省份担任执行主席单位的双执行主席体制。本届“西洽会”执行主席单位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担任。
在“西洽会”首日举行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投资环境说明暨项目推介会”上,现场签约的15个重大项目金额达154亿元,涉及高效生态农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签约项目东西合作特色鲜明,其中山东在西部地区投资的项目8个、西部地区企业在山东投资的项目7个。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军继说,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各省份和山东省深化合作、扩大交流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形成协调互动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