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蓝色海湾之:渤海 开发与生态的磨合与融合


  燕赵都市报 记者  张洁
  “吃干榨净”是坐落在曹妃甸工业区内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对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的“态度”。记者日前在该厂采访时了解到,作为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该厂最大限度地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或世界先进水平。而这正是当地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区的一个样本。
  唐山
  立志建设“生态文明样板区”
  曹妃甸工业区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它与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和国际生态城共同组成了曹妃甸新区。唐山“沿海经济带”涉及唐山南部沿海9个行政区域,规划面积2143平方公里,是以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四个中心点,贯通“四点”而形成的一条沿海经济带。唐山市决心在“十二五”期间,把这一经济带基本建成科学发展先行区、先进产业聚集区、双向开放承载区、体制创新引领区、生态文明样板区、跨越发展支撑区。
  唐山市高调提出要将沿海地区建设成“科学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样板区”,就是要逐步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发展。正如唐山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对记者所坦言,唐山未来发展离不开海洋,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海洋环境保护。这时期,是唐山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期,也是海洋环保工作的关键时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唐山市积极参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在制定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时,对区域用海可能造成的海洋环境问题进行专章论述,并制定了防治措施。《唐山湾三岛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实施。在该规划的指导下,唐山市又进一步编制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祥云岛成为北方第一个获得使用批准的岛屿。该市目前正组织制定养殖用海区域规划,以期推进养殖用海规范规规模化管理。另外,唐山市对所有用海项目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并将其作为审批用海的第一要件。
  渤海:
  我们的“风水宝地”
  我省地处渤海西岸,大陆海岸线长487公里,海岛岸线长199公里,分别占全国的2.7%、1.4%;潮间带面积1167.9平方公里,浅海面积6455.5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约7000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的5.6%、4.1%、1.8%。沿海行政区辖秦、唐、沧3市4区7县(市)2个管理区(南大港管理区和中捷管理区),人口400多万。
  我省的海洋资源禀赋优良。集中了全国10%的铁矿、10%的油气资源和10%的海盐产能,焦煤、非金属矿等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滩涂和盐碱荒地3000多平方公里,宜港深水岸线80.7公里,海洋生物多样,拥有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多得的优质沙滩,战略资源组合条件优越。
  据省海洋局局长王保民介绍,港址资源、海盐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和滩涂资源是我省在环渤海地区最具优势的四大海洋资源。我省还拥有较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构成了较完整的海洋资源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
  2011年,全省海域使用总面积18.03万公顷,海域使用率为25.96%,主要用于渔业、交通运输、工业与城镇、旅游娱乐、海底工程、排污倾倒等。主要海洋产业产值达1411亿元。
  王保民说,目前,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稀缺的岸线和海域空间资源,资源利用方式还较为粗放,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生态:
  亚健康、高风险
  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近年来,海洋资源在得到开发利用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海域未达到一类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1519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加了284平方公里。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的海港区和大蒲河口近岸海域,唐山市的京唐港近岸海域和曹妃甸以西至黑沿子近岸海域,沧州市的黄骅近岸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持续增加,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仍然处于亚健康、高风险状态,主要表现为生境改变或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
  据介绍,海洋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关键生态过程稳定并持续发挥其服务功能的能力。健康状况分为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三个级别。生态系统风险则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特定生态系统中所发生的不确定的事故或者灾害可能产生损害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结构和功能的概率和后果。风险评价等级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四个等级。
  发展:
  不能触碰生态系统的“命门”
  随着环渤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区域开发正在大规模推进,环渤海16个沿海城市,均在依托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强化临港产业支撑,建设滨海新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渤海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省环保厅总工程师王路光对记者说,他对我省沿海区域发展寄予了厚望。但这位资深环保专家一再强调,海洋环境是我省构建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支点,重化工业向沿海转移,预示着海洋环保成为了我省调结构、转方式的最后决战主战场。在一段时间内,陆地上解决不了的环境问题,可能会在沿海地区显现,无论是水资源还是环境容量,都将是我省沿海区域发展必须面对的尖锐问题。“我们对海洋了解得还是太少,在没有认清环境形势前,万万不要摸生态环境系统的‘命门’,否则就会四两‘毁’千斤呀。开发与保护必须相互融合。”
  王路光说,要想保住“命门”必须坚守四条红线,即:生态功能不退化、水土资源不超载、污染物排放总量不突破、环境准入要求不降低。
  《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特别明确要实施“生 态功 能区 管制”:依据我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科学划定沿海生态功能区,为沿海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地表水源保护涵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调蓄洪区、海岸线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空间管制,严格禁止开发建设项目随意侵占和破坏生态保护区。 《总体规划》战略定位的几个关键词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区域美好的前景:打造区域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试验区……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