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战记】成为储备货币过程带来长期利好


  近一阶段,市场始终围绕2900点上下波动,窄幅震荡格局非常明显。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各方都在等待政策信号,而这个政策信号的背景是经济减速与紧缩政策究竟要先保哪个,也就是说为防止经济减速,必须要暂缓紧缩流动性。在下一步政策信号明朗之前,市场难以走出真正的趋势性行情。

  一招解决“保增长与抑通胀”

  随着CPI的持续走高以及通胀的持续深化,中国总需求在2011年年初已经出现了回落。在前面几期的文章中,小战阐述过了一个问题:连续的紧缩已经造成了流动性的不足,从而对经济增速带来了负面作用,经济降温成为市场各界的普遍看法。“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的政策基调容易让人联想到政策可能会转为关注经济增长,在两会后,为了缓解经济增长的压力,管理层可能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的紧缩政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可能进入“观察期”,但这也并不是说信贷会全面松动。中国若想保持温和通胀而不出现恶性通胀,就必须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在目前状况下,保增长与抑通胀难以兼得。

  小战认为,在保增长与抑通胀之间,目前中国有一个解决手段,那就是增加人民币的汇率弹性,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进而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外汇管理的时间表,“十二五”规划期间,外管局将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步放宽跨境资本交易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就必须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有利于减少输入型通胀

  小战认为,为维持经济增长势头,同时减少输入型通胀压力,中国应建立战略性资源储备,大举控制全球资源,并努力获得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使人民币适度升值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当人民币升值到合理位置后,应逐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指人民币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人民币币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权利。在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即使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时候,货币发行当局也保证持有人民币的任何人享有无限制的货币兑换权),这样可以规避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弊端(即汇率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在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基础上,未来人民币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就进一步确立了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这样既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价格基础,也减少了输入型通胀压力。

  有业内专家预计,中国需要15-20年才能具备人民币成为重要储备货币的条件,人民币会在2030年后的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届时三种储备货币(美元、欧元与人民币)极有可能共存。成为储备货币之后,扩大储备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会提高单位货币可购买的以商品数量衡量的价值,提高发行国的贸易条件。此外,储备货币在经贸活动中的汇率风险也将大大减少,同时资本流动也会更加便捷。

  A股市场长期利好消息

  当人民币逐渐实现自由兑换,进而成为储备货币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国际资金加大对于人民币的投资,进而会逐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价格,也就是说,楼市、股市、债市都会出现价格的上涨,而这种上涨是长期的、渐进式的。事实上,用人民币计价国际板将于年内推出的消息,很清楚地表达了政府以中国资本市场为窗口,加速人民币向海外开放的目标和决心。虽然目前对于货币价格反应最为明显的两大行业——银行与地产业尚在A股市场的最低位运行,但这也给了以长期战略眼光投资股市的投资人提供了低位买进的良机,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驶入快车道,相信未来五年之后,此类品种的涨幅一定会超越A股市场的其他板块。

  股市正在等待政策信号#p#分页标题#e#

  就目前市场而言,沪指在100点的空间内已经上下震荡了三周,而且每日的波动幅度越收越窄,这说明市场多空双方的争斗越来越纠结。尤其是目前状态下,“保增长”与“抑通胀”将哪个放在第一位,目前政策面尚未给出明确的信号。而这两个因素中更侧重谁决定了紧缩政策是松动还是继续紧固,这一点,正是决定股市后市走向的关键所在。因此,小战认为,在政策消息面并未给出明确信号之前,市场仍会维持在窄幅波动之中,难以出现持续性的上涨或下跌行情。(记者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