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营商环境”成地方两会热词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改善营商环境”成地方两会热词

  范捷

  近日,全国各省市两会陆续拉开帷幕。在今年各地两会上,“营商环境改善”、“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等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阐述内容。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成长。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补齐发展短板,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墨于改善营商环境,并且在具体有效的措施上不断发力。“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北京、天津、深圳、湖北等地纷纷摩拳擦掌,在营商环境优化上争创佳绩。

  北京市优化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四大示范工程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好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北京诚信四大示范工程。

  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强调,北京市狠抓“9+N”政策2.0版落地,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切实解决困扰企业的诸多问题。此外,北京市还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网上可办”向“全程通办”深化,大力推进掌上办、自助办、马上办、就近办,这些举措都获得了企业的点赞。

  2018年,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北京市下了功夫:精准制定“9+N”系列政策措施,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开办企业时间从24天缩短到5天、压缩近80%;率先开展小微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专项服务,每年为企业节省费用约12亿元;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办理时限从原来的109个工作日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等。

  天津市营造亲商、敬商、

  安商、利商的好环境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2018年天津组织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16个工作组、45个服务组、35个金融服务组到一线,万名干部帮扶万家企业,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天津国税“最多跑一次”清单实施;市场监管委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推出国家首批新标电子营业执照;市公安局启动服务民生、服务企业“双十条”措施;市人社局出台办法吸引人才落户……

  “天津就是要营造亲商、敬商、安商、利商的好环境,努力成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改革高地。”天津市政府这样强调。

  深圳市力争营商环境

  排名世界前30名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狠抓改革攻坚,力争达到相当于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体营商环境排名前30名的水平。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指出,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深圳在全国率先改革并实施多层次住房供应保障制度,营商环境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深圳90”改革、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等走在全国前列。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深圳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2018年5月1日减税降负的红利政策精准落地,截至2018年11月,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在7个月内共计为深圳纳税人减轻负担48.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让企业轻装上阵,释放更多社会创造力。

  新年伊始,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布《深圳市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充分满足不同产业、不同主体、不同用地差别化的建设需求,在税收方面,深圳同样不遗余力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切实做到持续降低企业成本,用心用情优化对企业的服务。

  湖北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在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湖北省省长王晓东指出,倾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全力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全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力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汇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2018年湖北省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226项,精简证明事项127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天。营商环境的优化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的入驻。据统计,2018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

  1月16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曹松在省两会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2019年路线图:湖北省将加强营商环境评价,对17个市州营商环境指标考核排名;设立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筹集100亿元担保再担保资金;实施百万千亿金惠工程,优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到2020年,推动金融机构为全省100万户小微企业新增普惠口径贷款不低于1000亿元等。

  福建省重视营商环境

  纾困民营企业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福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最高水平,聚焦企业关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福建省省长唐登杰强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政企直通车”,建设全省一体化掌上政务平台,实现“马上办、掌上办”。

  同时,福建还列出了2018年纾困民营企业的成绩单:设立总规模150亿元的省级纾困基金和20亿元的纾困专项债,全年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超过700亿元。

  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减权放权,释放市场活力,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制度,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3次修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目前核准事项省级31项、市级16项、市县(区)5项,精简率66%;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过网上备案系统办理,投资项目备案“零材料、零环节、零上门”等。一系列打造公平环境、完善政府服务的举措,给福建民营企业家增添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