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院士智谷崂山开园 组建顶级人才团队




  昨天,由市人社局、崂山区合力打造的青岛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 (院士智谷)正式开园。首批6位院士专家所领头的项目正式落户青岛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院士智谷也是国内首家投入运营的院士专家顶级人才产业化项目聚集园区。

  引进国内外顶级人才团队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了崂山区九水东路621号的青岛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 (院士智谷),园区比邻中国海洋大学,占地40.9亩,可使用面积约2.78万平方米,建有7栋多层建筑。 “园区主要功能是引进国内外院士专家等顶级人才团队,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实体建成的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区,目标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示范园区。 ”崂山区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清源介绍。

  院士智谷入驻对象包括两院院士、国外院士及其他高层次专家及其团队。 “入园的创新创业项目必须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并符合青岛市产业发展规划及创新创业园主导产业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并能够产业化。 ”王清源介绍,“此外还有拥有专有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入驻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50万、院士或院士团队直接或间接持股、签订院士科研成果产业化协议等一系列要求。 ”

  “通过院士智谷空间打造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崂山区力争到2017年,建设30人以上的两院院士人才队伍,100人以上的泰山学者及海外特聘专家人才队伍,培育各类创新创业团队400支,高端人才总数达到150人。 ”王清源说。

  记者了解到,院士智谷将为入驻院士项目提供房租减免等优惠政策和相关配套服务。院士智谷配套完善,拥有综合服务区和院士会客厅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项目提供全方位、保姆式贴身服务。同时,为了满足院士专家生活需求,园区配备了可供近200人居住的人才公寓以及餐厅、咖啡吧、茶吧、健身房、休闲庭院等生活服务设施。

  院士专家赞崂山创业环境好

  “咱是青岛人,当然要选择在青岛创业。 ”作为青岛本土院士,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告诉记者,青岛是一个创新城市,崂山是一个有利于研发的地方,自己在青岛快40年了,这次崂山区为他们提供了1500平方米的研发基地,可以让自己40多人的团队更好地做一番事业。

  “在院士智谷,我们有近2000平方米的办公、科研和专家公寓等用房,享受3年内免缴租金,第4-6年租金减半的优惠政策,为我们这些院士创业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完善的服务。 ”葛丽娜院士在采访时提到,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她有了回到老家的感觉。

  舍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创业的庄德津博士,也把创业目的地选在了崂山。 “在崂山区的帮助下,家属就业、孩子入学问题都解决了,这次又给我提供了上千平方米的研发用房,为我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增添了无穷动力。 ”庄德津说。

  王清源告诉记者,目前,崂山区聚集了两院院士26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专家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0人,位居全市首位。目前,崂山区正在规划布局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链,将打造成为中国“虚拟现实之都”和“虚拟现实人才中心”。目前,崂山区正在跟美国、荷兰、英国以及国内的院士对接,与崂山区的经济转型升级结合在一起,争取引进更多的院士级人才。

  六大项目都有院士专家领头

  石墨烯基钛酸锂快充电池产业化项目

  陈立泉,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市储能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并为我国锂电池的研究、开发、人才培养和产业化群体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项目由陈立泉院士及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崔光磊为核心的院士专家团队,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崂山区国有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历经6年的研发,我们研制成功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快充电池,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可以在5分钟充满90%电量。”崔光磊介绍,石墨烯基钛酸锂快充电池可以反复充电8000多次,是普通锂电池使用寿命的3倍以上,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轨道交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如用在城市内新能源车上,用户喝杯咖啡的工夫,就可以充满电,目前已经小规模生产,争取半年后将大量上市,到时候,青岛本地产锂电池将用在新能源车上。 ”崔光磊说。#p#分页标题#e#

  环境友好型高性能生物基润滑材料产业化项目

  刘维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6任所长;国际知名润滑材料学家。

  刘维民院士主持了神舟七号飞船空间润滑材料环境试验,他的团队也带来了项目。“我们已经为国内很多大企业提供润滑剂解决方案,明年产值要做到5000万元。 ”刘维民团队一技术人员说。

  工业微生物与蛋白复配黄金浸出项目

  葛丽娜,俄罗斯籍,青岛智瑞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东,首席科学家,技术开发中心总监。乌克兰地质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矿业科学院院士,现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外方负责人。 2015年获得山东省 “齐鲁友谊奖”;2016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葛丽娜院士的项目是使用微生物来从难以提取的矿石中提取金子。 “传统工艺使用氰化物来提取黄金,这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使用生物质来替代氰化钠,提取率更高,成本更低,产生的经济价值更高。”目前,他们的大型中试设备已经在院士智谷启用。

  海洋微生物工程项目

  管华诗,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药物学家,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管华诗院士和“泰山学者”何增国博士领衔的国际人才顶尖团队入驻崂山院士智谷。何增国博士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作期间,创造性地发现了一种抗菌肽。抗菌肽安全、稳定,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对治超级细菌的候选产品。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上抓起,现在的动物性食源使用了太多的抗生素,我们研发的微生物制剂可以实现饲用抗生素的替代,从而在源头上避免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 ”何增国说。

  水产蛋白饲料项目

  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知名专家。长期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和研发工作。

  麦康森院士的项目是变废为宝,就是把麸皮、大豆、花生粕等利用生物技术提取蛋白质,开发出新型绿色饲料蛋白源和相关原料,并提供饲料鱼粉替代综合解决方案。

  氮化物半导体衬底产业化项目

  庄德津,中组部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国务院侨办重点华人华侨创业团队,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青岛市英才计划特聘专家。发明了氮化物晶体湿法刻蚀表征方法,降低晶体表征成本90%以上,目前该方法已经成为宽禁带半导体标准表征方法之一。

  庄德津博士告诉记者,他们团队研发的氮化物半导体衬底晶片有望取代LED照明领域现有的蓝宝石衬底,改变LED产业链,加速LED照明向普通家庭普及。 “以前生产一个LED产品一共需要15个步骤,用上氮化镓衬底晶片后,生产环节只需要六七个步骤。 ”庄德津告诉记者。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陈勇 通讯员米恒振 张旭霞

  
半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