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强 前三季度亮点纷呈


记者日前从市金融办获悉,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不断强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支持经济“新强态”力度不断加大,金融业发展呈现出持续加速健康稳定的良好态势。其中,本市新增存贷款规模双破千亿元,新增基础设施行业贷款 158.5亿元,青岛更是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强。各项数据显示,本市前三季度金融业发展亮点纷呈。

  金融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全市新增金融机构11家,全市金融机构达到230家,法人金融机构达到26家。青银金融租赁公司 、青建集团财务公司、国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农行信恩润实投资管理公司等一批法人机构相继落户,填补了本市金融业态的空白,形成银行、证券、期货、基金、保险 、财务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等较为完备的金融组织体系。

  新增存贷款规模双破千亿元。9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293.5亿元,新增存款1138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1% ,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820.9亿元,新增贷款1244亿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总量超去年新增贷款200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2% ,较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二是保费增速列计划单列市首位。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61.7亿元,超过全年水平,同比增长41%,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保费增速列第1位,保险业保费规模列第2位。累计赔付支出80.7亿元,同比增长29.6%。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鼎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正式上市交易,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43家,数量在全省位列第一;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41家,总数达到98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新增56家,总数达到374家。全市通过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973.9亿元,是去年全年的2.1倍,实现翻番式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达到48家,注册资本84.7亿元,贷款余额72.3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93.2% 。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有44家,注册资本共计74.1亿元,在保余额119.2亿元,融资性担保余额78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担保余额占比86%。全市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共有30家,注册资本28.1亿元,当年投资额为16.7亿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障有力

  今年以来,按照全市调结构稳增长抓落实现场推进活动部署,连续召开全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强态”专题会议、“行长走千家促转型、银政企合作化不良”活动动员会议、全市普惠金融工作会议、金融支持平度发展暨新型农村合作试点推进工作会议、全市金融精准扶贫专题会议、金融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对接会暨驻青银行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对全市金融工作进行部署,引导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支持全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一带一路”战略,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积极开展行长走千家活动,畅通银企对接渠道。为切实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支持力度,开展了第三批驻青银行机构负责人走访千家企业活动,安排全市36家银行机构走访企业1421家。

  此次走访采取“多对一”的原则,保证一家企业至少有2家银行机构走访。截至目前,共摸排融需求1055.3亿元,银企达成融资协议506.2亿元。通过开展行长走千家活动,更好地保障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带动新增贷款1244亿元,创本市历史贷款投放的最高纪录。

  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保障有效融资需求。今年以来,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市委 、市政府打造经济“新强态”的号召,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持续加大对重点项目、民生领域及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围绕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基础设施行业贷款158.5亿元,有力保证基建类项目资金需求。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新增绿色信贷108.4亿元,同比增长64%,重点支持“蓝高新”产业。围绕新兴产业,新增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等领域重点工业企业贷款76.7亿元,支持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围绕“去产能”,压降产能过剩领域,“两高一剩”和僵尸企业授信比年初分别压降16.6%和22.9%。围绕“去库存”,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515.9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43%,同比增长41%。围绕“降成本”,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贷款利率保持低位运行,全市银行机构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p#分页标题#e#

  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各金融机构积极为本市“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和融智两套服务,全市新增境外贷款334.1亿元,有力推进青岛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为资本和贸易出口提供保障,服务青岛企业“走出去”项目55个,涉及合同金额154.7亿美元。

  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银行机构持续加大对创新、创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9月末,新增小微企业贷款229.1亿元。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研究制定以投贷结合为核心的“投贷保”业务模式,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授信13.5亿元,助力创业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保险撬动专利权质押贷款,积极推进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试点工作,为29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授信金额达到1.1亿元。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发展。认真贯彻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部署,大力支持县域涉农经济发展,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向薄弱区域倾斜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涉农贷款新增245.3亿元,同比增长14.3% ,高于贷款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农民信用互助专业合作社达到10家,互助社员373个,互助资金总额1216万元。

  积极拓展保险保障功能。今年以来,保险业累计提供保障金额5.2万亿元,同比增长57.1%。重点险种的风险保障功能不断显现,其中政策性农险提供保障29.2亿元,同比增长24.6% ;责任保险提供保障1.1万亿,同比增长5% ;信用保险提供保障1034亿元,同比增长10.7% 。保险社会贡献度明显提升 ,保险从业人员7.8万人 ,比年初新增2.3万个就业岗位。保险资金运用规模达到173亿元,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6800万元,同比增长52% ;保障农户25万户次,综合承保面达到60% ,比去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

  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全面提速

  青岛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50强。今年4月,青岛首次参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便被纳入该指数榜单,位列第79名。

  在9月份本年度第二次发布时,青岛在首期排名基础上跃升33位,名列全球第46位,首次超过大连,紧跟上海、北京、深圳,位列国内金融中心城市第4名。成为本次榜单全球金融中心中位次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标志着在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带动下,青岛建设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迈出了更为坚实的步伐。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印发《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明确对金融机构引进、创新奖励等操作流程。

  持续加强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沟通对接力度,跨境投融资、设立合资金融机构等试点政策已开始推进实施;设立贸易金融类产品交易平台、引进银行机构理财业务子公司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创新政策获得国家层面支持。

  特色机构加速聚集。9月30日,意大利意才财富管理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金1.5亿元人民币,标志着国内首家外商独资财富管理公司正式落户试验区。今年以来,青岛银行金融租赁公司 、青建集团财务公司、乐视集团资产管理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分行获批筹、运营,试验区聚集态势更加明显。

  要素市场日趋完善。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正式开业运营,实现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青岛华银商品交易中心系统对接。青岛艺海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进入筹建阶段。

  金融合作深入拓展。今年以来,市政府与交通银行、国泰君安证券、太平洋保险集团6家金融机构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与兴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总部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境外合作方面,与伦敦证券交易所、怡和保险、标准人寿、中欧国际交易所、澳新银行、麦格理集团等国际知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与友邦保险 、万事达卡、丘博保险集团、摩根大通银行、瑞士银行、巴黎银行等全球性金融机构建立联系合作关系。#p#分页标题#e#

  教育科研成效显著。青岛四十人研究院、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相继成立;中国金融风险量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协同创新金融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金融与财富管理研究院揭牌运营;首批上财—伯克利金融硕士已招生开学;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开展人才培养、金融消费者教育等合作,与新加坡GEP集团以及剑桥大学达成在青岛设立财富管理学院的合作意向。

  财富管理中心影响力快速提升。成功举办2016青岛·中国财富论坛、2016中国(青岛)财富管理创新创客大赛等系列品牌活动。发布国内首部城市财富管理发展蓝皮书。量身定制“财富青岛”宣传方案 ,积极构建包含国家级媒体、境外知名媒体、境内外各种新媒体的立体传播体系,“财富青岛”城市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记者 陈邵华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