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 制定行动计划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在《青岛市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行动计划》中,我市从10个方面制定了行动计划,这10个方面包括科技创新行动、产业创新行动、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行动、开放创新行动、文化创新行动、金融创新行动等。在科技创新行动中,我市将靶向产业发展,建设十大科技创新中心;着眼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强化科技服务,建设十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化创新生态,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
靶向产业发展
建设十大科技创新中心
1、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依托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重点开展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海洋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测评价等基础科学研究,增强海洋生物医药、深海与海工装备、蓝色粮仓等领域创新能力,争创青岛国家海洋科学中心。
2、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
围绕提升“聚智、协同、转移、辐射、合作”功能,建设 “三平台、两中心、一基地”,形成开放的国际化、专业化协同创新资源网络,提升高铁装备产业发展质量。
3、建设橡胶材料与装备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橡胶新材料开发、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研发与制造、数字化轮胎成套装备与系统等,开展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研究,推进国家橡胶行业科技服务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4、建设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
开展机器人、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无人机等技术研发,重点加强传感器技术与器件的研究开发,实现智能制造控制系统、高端芯片、仪器仪表等关键部件产业化。
5、建设虚拟现实科技创新中心
开展面向大数据的多模态协同感知认知技术,加快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相关领域应用示范,培育特色数字技术产业。
6、建设科学仪器设备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环保、食品、医疗、生物、海洋等领域,着力突破环境污染源采集及分析、电波传播检测监测分析等关键技术,重点研发新型海洋监测、新型生物医疗检测分析等科学仪器设备。
7、建设新材料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石墨烯、纤维纺织材料等全产业链的创新与应用,实现石墨烯材料在动力储能、透明导电膜、海水淡化、复合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形成国内石墨烯、纤维纺织材料等产业技术引领地位。
8、建设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疾病诊疗和健康服务,开展移动医疗、基因检测、转化医学、组织器官修复、重大疫病早期诊断、新药研制等技术研发,推动精准医疗、医学影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手术、临床智能应用等技术服务。
9、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集成电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通信设备、传感器与物联网、新型显示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10、建设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中心
重点加强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动力电池、储能材料、智能充电等关键技术研发,超前开展新型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开展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工程,助推清洁能源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
着眼未来产业
超前布局十大科技创新中心
1、脑科学科技创新中心
瞄准脑科学发展前沿,开展阿尔茨海默、帕金森综合征等脑疾病机理研究与早期诊断和干预手段研发,支持类脑模型与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研究。
2、量子信息科技创新中心
支持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量子隐形传态等前沿技术研究,推进量子密码技术、量子纠缠通信技术等在航空航天通信及控制、网络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3、纳米技术与材料科技创新中心
开展纳米电子、纳米传感器、纳米药物等技术研发,推动纳米技术与材料在医疗健康、电子、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p#分页标题#e#
4、深空深海探测科技创新中心
开展探测器的高效推进技术、智能自主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大深度水下运载技术、生命维持系统技术、高比能量动力装置技术等技术研发。
5、氢能与燃料电池科技创新中心
支持高效低成本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与富氢燃烧节能技术、经济高效氢储存和输配技术、燃料电池基础关键部件制备和电堆集成技术、燃料电池发电及车用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6、再生医学科技创新中心
开展干细胞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等前端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人工生物器官的合成、培养,促进三维 (3D)打印技术等在再生医学上的联合应用。
7、无人技术科技创新中心
支持自适应巡航、激光测距、定位导航、安全控制等无人驾驶技术研究,推动无人驾驶系统等在物流、城市管理、农业、电力、抢险救灾、视频拍摄等行业应用。
8、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
开展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研发,推动人工智能在语音处理、图像识别、数据检索与分析、人机交互等通用领域的应用。
9、合成生物学科技创新中心
推动合成生物学在疫苗、新药和改进药物的创制,开展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制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和生物传感器的研发等领域的应用。
10、超高速管道交通科技创新中心
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气垫悬浮技术等开展真空管道高速列车、超高速管道运输等超高速交通系统研究,发展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快速的地面超高速运输系统。
强化科技服务
建设十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1、研发创新服务平台
支持创新创业园区、公共研发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载体更好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强化以产品开发为纽带、产学研用一体的新型合作关系。
2、新型孵化服务平台
推广“人人创客”模式,完善孵化链条,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有机结合,打造创业项目与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对接平台,形成创客人才聚集地、创新研发聚集地、创业孵化聚集地。
3、国家海洋技术转移平台
集聚全国海洋科技成果,建设海洋生物、海洋仪器仪表、海洋新材料等领域的海洋技术转移分中心,开展海洋领域的科技成果评价与咨询、检验检测、工程化开发和转移转化。
4、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促进各类服务机构集聚发展,打造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工具。
5、投融资服务平台
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提升科技财政投入水平,打造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培育各类有效联通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中介组织,实现科技资源与信贷资源的常态化、交互式对接。
6、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建立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认证等协同服务模式,建设一站式协同检验检测服务体系。
7、科技基础资源服务平台
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设备、科学仪器开放,整合全市科技信息数据资源、促进大数据共建共享,搭建覆盖全市的科技软硬件资源平台管理系统。
8、科技智库公共服务平台
开展产业发展战略、技术预测、信息咨询、情报分析、模式创新等研究服务,促进科技创新与决策咨询的深度融合。
9、数字科普网络服务平台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互通互联,建设由市级播控平台、数字科普资源库和分布在全市城镇和村 (社区)人群集聚场所的数字播放终端等构成的数字科普网络。
10、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平台#p#分页标题#e#
聚焦重点行业科技创新,整合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供设备研发、设计升级、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全方位集成服务,助力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优化创新生态
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
1、创新资源集聚工程
2、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
3、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工程 加快引进集聚高端创业创新人才及团队,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
4、众创空间建设工程
5、科技惠民示范工程 解决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等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
6、科技金融结合工程 深入实施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
7、技术转移促进工程 完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系列政策,建立健全 “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
8、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工程 加快引进国家级军工研究机构及国防军工院校,研发涉海军工尖端技术,促进军地科技资源合作。
9、科技大数据工程 实施科技大数据战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
10、知识产权强市工程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事业互促发展。
本版撰稿 记者 徐栋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