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化集团:从数量型增长升级为创新型增长
历经“科学家—战略科学家—总工程师—企业家”的孵化路径,是解决高校与企业之间“相对无知”的有效办法之一。
资源会枯竭,技术会迭代,商业模式会过时,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一家在价值层面上没有感染力的公司,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一家不具有价值观输出能力的公司,将无法形成恒久竞争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企业最核心、最抗打的软实力。
为解决人岗匹配,提高人力效能,公司对科级干部实行“云测评”;对中层干部实行“全体起立,总辞职”,然后竞聘上岗。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
……
以上“金句”,是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权11月25日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随口而出的。他说,拥有50年历史的滨化集团,在集团党委书记、原董事长张忠正的带领下,曾经历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取得了无比辉煌的业绩,奠定了永续发展的基础。今天,当“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化”成为企业面临的新常态、新形势时,滨化集团必须走“从数量型增长升级为创新型增长”的路子。
再造一个“新滨化”
“我们新组建的管理层,将加速推进公司由成本型、数量型竞争的基础化工行业,向创新型、价值型竞争的新材料、新能源行业转型。”朱德权说,在公司开启的第三次创业新征程中,滨化集团将以价值融合和文化再造为基础,主力推进氢能战略,助力四大产业基地建设,争取以3年时间再造一个“新滨化”。
滨化集团是中国化工氯碱行业领军企业之一,营业收入超300亿元。其业务涵盖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多个领域,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技术创新方面,该集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多次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其中,离子膜烧碱项目连续6年获全国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标杆称号,环氧丙烷共氧化法生产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新滨化”的全面改革改进始于 2017年,真正吹响“冲锋号角”的是2020年。“新滨化”的宏伟愿景是百年滨化、美丽滨化、幸福滨化。
2017年,滨化集团与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依托原有的合作基础,开始进入“产学研融”全面合作的新模式,滨化集团转型升级装上了“清华引擎”。
朱德权介绍,清华工研院主要承担清华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作,孵育出了发光显示器、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智能导航医疗机器人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企业。清华工研院的理念是“好的种子要在好的土地上才能开花结果”。截至目前,清华工研院已立项支持科技成果孵化项目超过200项,累计孵化企业150家,孵化成功率高达90%,先后诞生约50家高新技术企业。
而滨化的主要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和设备,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了滨化独有的技术优势。尤其是新能源氢能等方面的产品结构特点,与清华工研院的研究方向和未来战略规划十分吻合,由此,打造“新滨化”成为上下共识,也在稳步向前。
响应“双型”城市建设
从去年开始,到目前为止,滨化集团也积极响应“双型”城市建设,持续强化与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的合作,借助“产教融合”,实施“实业创新”。
据介绍,滨化集团将与北海新区共同推动清华工研院中试基地在滨州的建设与发展,以此打造中国顶尖的中试基地;同时,滨化集团与清华工研院携手打造氢能产业链条,推动“京津冀鲁一体化氢走廊”建设,以此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氢能示范工程。
不久前,滨化集团还与北京工研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签订人才引进协议,柔性引进清华工研院的硕士、博士共计70名高端人才。这又是滨州双招双引、产教融合的一个实锤案例。
“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稳固传统化工基础,重塑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北海碳三碳四项目全面达标达产;完成北海项目二期全要素准备工作,向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企业迈进,为滨化向新能源战略转型拓展空间。”朱德权表示,着眼“新滨化”的建设愿景,集团确立了“一核三支柱”的企业发展方法论。一个核心即是“由成本型竞争的基础化工行业向价值型竞争的新材料、新能源行业战略转型”的企业战略,三个支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卓越的运营效率、创新驱动的体系”。
在“一核三支柱”理念的指引下,滨化明确了未来三年发展的四大目标:一是传统化工基础稳固,已建和再建项目全部达标达产,再造和确立所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北海碳三碳四项目全面达标达产,确保再造一个新滨化,基本确立向新材料战略转型的基础。三是完成北海项目二期全要素的准备,并启动建设,向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企业迈进。四是完成一个集制、储、运、加及装备制造为一体,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氢能子公司建设,为滨化集团向新能源战略转型及五年以后的发展打开战略空间。
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不久前,由滨化集团组织举办的“2020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在济南召开。会上,滨化股份子公司所属的山东滨华氢能源公司等多家投资企业,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理委员会,集中签署了氢谷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滨华氢能源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氢能全生态建设发展,与清华工研院深度融合,目前正积极打造“京津冀鲁一体化氢走廊”绿色氢能源供应链体系,打通中日、中韩能源供应国际通道,力争形成辐射京津冀鲁、连接日韩的国际化氢能生产基地。
融合共生
打造顶尖基地
据介绍,滨化下一步将在滨城区、北海新区、沾化区、阳信县,分别建设基础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四个基地。
基础化工方面,滨化集团将与滨城区共同推动氢能生产项目,以构建氢能产业创新引擎为目标,围绕装备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产业趋势、创新应用等开展研发和生产,探索氢能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打造中国顶尖的氢能生产及装备制造基地。
新材料方面,滨化集团将与北海新区共同推动清华工研院中试基地在滨州的建设与发展,围绕清华工研院相关中试领域的前沿技术、产业趋势、创新应用等开展研发和生产,以化工新材料、碳三碳四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为突破口,丰富山东高端化工产业生态,打造中国顶尖的中试基地。
精细化工方面,滨化集团将与阳信县共同推动精细化工基地在阳信的建设与发展,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围绕精细化工前沿技术、产业趋势、创新应用等进行研发和生产,打造中国顶尖的精细化工基地。
新能源方面,滨化集团将与沾化区共同推动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以构建风能、光能、氢能为核心目标,围绕“蓝色经济”前沿技术、创新应用等进行研发和生产,打造中国顶尖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以上四大产业基地,我们采取协同发展,融合共生,以此全面打开滨化的产业生态布局。”集团工会主席、总裁助理孙晓辉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目前,位于北海的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规划投资128亿元,将于2021年年底实现主要装置中交,全部项目达产后,可实现总产值约118亿元,实现利税32.3亿元,此将奠定滨化成为世界中高端功能化学品、新材料和新能源供应商的战略基础。(本报记者 江金骐)